《阻力最小之路》作者罗伯特.弗里茨,是一个音乐家。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产生了灵感,发明了一种结构动力学的理论。
在某种程度上,它回答了为什么人们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难以实现目标,是因为采取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而要改变它,就要从结构上来改变,发挥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思路通常有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比如,你想要拥有好身材,于是下定开始决心减肥,连续三天晚上不吃饭,到了第四天有点撑不住了,开始报复性的吃起来。总之,你总能找到各种借口放弃,这都是采用了解决问题的模式。
当你采用解决问题的模式时,越是努力想要改变,越是容易被拽回原地,它有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努力行动、堕落。
初始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渴望改变。此时,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采取行动,想象你在两堵墙的中间,两边各有一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橡皮筋在拉着你。当你向着渴望的一边靠近的时候,另一根橡皮筋就会勒的更紧,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最终你放弃了。这时,你就会开始堕落,得到极大的放松和舒缓,等到堕落到一定时候,你开始意识到,于是又开始重振旗鼓,陷入了这样的怪圈。
作者说,采用解决问题模式的人,好像缺少一种持续努力向前的动力,一旦他们采取行动,问题得到缓解,就马上放弃了。采用解决问题模式的人,根本经不起意志力的考验,必然会失败。
举个例子,埃塞俄比亚由于战乱和灾害,不少孩子被饥荒夺去了生命。这个时候,各大媒体会纷纷报道,鼓励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很多公益组织会发起募捐,明星举办慈善演唱会。这时,大量的物资被送来,饥荒被缓解了,人们觉得问题被解决了,媒体也不再报道,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了。但是,造成饥荒的根本原因没有被解决,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孩子因饥荒而死去。
想要打破这种怪圈,就需要换一种更高级的思维结构,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工作。它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有本质的不同,解决问题模式的关注点在于避免获得自己不想要的结果,而创造性思维的关注点在于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作者说,大自然的能量总是倾向于沿着最小阻力的路面向前传递。波士顿,它的道路蜿蜒曲折,看起来毫无规则,每条道路都有自己的名字。很多朋友来到波士顿,都会问他波士顿的道路结构是怎么规划的。
作者说,波士顿的道路没什么规则,它是和马路类似,是在牛径的基础上拓宽了而已。牛径,其实就是牛走过的路径。原来,牛走路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走,假如牛前面有一座山,它不会直接爬,而是训着阻力最小的路向前走,哪怕绕到山的另一边。
其实人也是一样的,我们总是想着走捷径。
如何找到阻力最小之路呢?简单说,就是要明确两点,愿景和现状。首先,清晰的知道你的愿景,在脑海中构思你想要达到的愿景。明确你的现状,要能够客观、准确的定位自己。做好这两点,你才能够发挥人生的创造性张力。
一般来说,创造性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同化期、完成期。在萌芽期,要知道你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你内心极力避免的是什么,比如你想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而不是不生病。并且,你还要不断做出很多小的选择来强化你的大的选择,比如,中午吃完饭是选择看电视还是写点东西,一个明确的愿景会帮你做出选择,而这一个个小的选择也会强化你的愿景。
在萌芽期过后,就进入同化期,这个过程中你会大量的学习、吸收新知识,这是你高速成长的时期。
同化期之后,就进入了完成期。在完成期,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时间差和厌恶现状。时间差是指现实和我们预想的不一致,比如从培训员工到产品的质量提升,再到销量的变化,这些都是要时间的。你想轻轻松松的完成,可能就有点乐观了。
实现目标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会问事情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却很少有人问现在的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
想要摆脱厌恶现状,你需要客观认识现状,具体有四个步骤。
1、描述现状,你需要仔细的描述现状,清楚你现在在什么地方,离你的目标还有多远。
2、描述愿景,清晰的描绘你的愿景,清楚的知道你的愿景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继续走下去。
3、再次选择愿景,你要确保自己只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愿景,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至于迷茫。
4、继续走下去,一旦认清现状,你需要的就是继续走下去。有一对中年夫妇,要从汽车旅馆去度假村,开车需要四个小时。他们开了四个小时,却连度假村的影子都没看到,于是他们向人打听,别人说还要再开一个半小时,显然,他们迷路了。
他们需要重新导航,规划路线,他们一路上都在想他们为什么会迷路。但是,他们却没有问他们现在在哪里,此时他们最重要的应该是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继续向前走。
《最小阻力之路》,告诉我们,想要实现目标,你需要有自己的目标,脑海里有清晰的规划。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舍弃很多干扰我们注意力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够走上阻力最小之路,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