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给说一说如何用工程师思维解决问题。
最近有本新书,名叫《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作者古鲁·马达范是一名生物医学工程师,他在美国国家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杰出的青年科学家。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转变思维的方法,就是工程师思维。作者说,工程师思维的核心,其实就是模块化的系统思维,通过解构,把一个较大的系统,打散成一个个模块,然后再进行重构,把这些模块按照功能性重新组合。这种思维的重点在于,找出来哪些是必须理清、解决的事,以及哪些可以忽略或者舍弃的事,直到实现最终的目标。
具体来说,工程师思维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从初步的概念和构想中,看到潜在的结构。也就是说,不仅关注看得见的事物,也包括看不见的事物。工程师要考虑系统里各个元素,如何在逻辑、时间、顺序和功能方面进行连接,分析这些元素在什么条件下起作用,在什么条件下不起作用。
举个例子,航空公司做了个调查,问乘客对新飞机有什么期望,结果显示,用户希望能早点儿到达目的地。空气动力学家可能会认为,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飞机飞得更快,但系统工程师的角度完全不一样。系统工程师会把整个旅程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飞行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其他部分还包括去机场、找停车位、定位航站楼、检票、托运行李、等待安检、候机以及到达最终目的地,等等。上面这些部分,对整个系统的速度和效率都有影响,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怎么加快安检流程,怎么加快取行李的速度,等等。
其次,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比如时间不够,资金和人手不足,等等。所以工程师思维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在有约束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完成目标。甚至有时候,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好的工程师也知道如何运用约束,帮自己实现目标。
工程师思维的第三个属性和取舍有关系,也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取舍的时候,正确的决定往往不好做。书里介绍了几个常用的方法,一个是优化,也就是在很多方案里面,找到最好的方案。另一个方法是标准化,也就是说,使用的方法和零部件尽量是通用的,这样能让解决方法更好管理,也更容易实现。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原型,通过试验和改进,直到得到满意的方案。比如,斯德哥尔摩为了治理交通拥堵,请IBM的工程师搜集了全市的数据,然后通过分析,建立了一个系统模型,最后IBM的工程师找到了解决方法,就是在高峰拥堵的时候收堵车费。斯德哥尔摩把这个方案进行了试用推广,市里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将近四分之一,减少了数十万的出行车辆。这就是模型的好处。
总结一下,工程师思维核心是模块化系统思维,通过看到潜在的结构,正确对待各种约束条件,然后进行取舍。希望这种思维方式对你有帮助。
本文源自:《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音频稿:亚平宁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