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面对死亡

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面对和完成的功课,不管你是功成名就还是穷困潦倒。对于死亡我们既敬畏又恐惧,我们生活中总是很忌讳谈论死亡,人们很难坦荡而公开的谈论,死亡似乎是一件必须自己独自揣摩思考的问题。大人为了保护小孩脆弱的心灵,总是隐晦的表达某个人死了,比如说他出远门了,或者说他去了天堂。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味避免接触和认识死亡,反而让小孩产生了极度的恐惧。

活的越久的人越是能够坦荡谈论死亡,越是能够接受死亡的到来。一些患有绝症的老人希望放弃医疗上不必要的折腾,而子女却往往不愿放手,希望为父母再多争取一些光阴。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多大必要,而且会让老人忍受临终更多的痛苦。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折磨,能够活出一段自在没有遗憾的时光其实才是对他们最想要的。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对关于死亡问题的回答给了我们启发:死和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死,生是没有意义的。永世长存看似完美,让人羡慕,但其实又有多少无奈和无聊。死亡的存在恰恰能够让我们知道生的重要和价值,让我们不虚度光阴,浪费生命。越是这一辈子没有做出什么可以向人吹嘘的成绩的人越是惧怕恐惧。武志红老师在得到专栏文章里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男人也得“生”一个“孩子”,如果没“生”,或者这个“孩子”质量很差,就会有严重中年危机,这个要“生”的“孩子”可以是作品或者事业。

死亡这门功课能够教会我们了,我们怎么做才能坦然面对死亡呢?《温暖消逝》这本书给一些很有借鉴价值的观点和认识。书的作者是迈克尔·雷明和乔治·迪金森,他们研究死亡学长达40多年。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我们如何才能“向死而生,活在当下”。

首先,从现在开始,把精力专注于自我实现,尽量减少人生遗憾。这一点和武志红老师讲的非常一致。有调查认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生活质量也比较高的时候,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会更加容易接受。

其次,努力提升心智成熟度,做一个不会害怕变老的人。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没办法改变,重要的事我们应该在心底认识这一点,要勇于面对现实。

最后,坦然接受死亡的存在,并把它当成生命质量的一部分。在人生的最后的时光里,我们应该为了单纯为了延迟寿命而去接受痛苦的治疗,而应该在最后的时间里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活出自我,活出尊严。

死亡是需要面完成的人生最后一课,不应在生命的最后才去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HELLO~大家好。 欢迎大家搭乘飞向冥王星的深夜孤独航班M718 希望给你无聊的生活带来一点昏迷~ 本期我们来介...
    孤独的航空公司阅读 4,032评论 0 6
  • 如果我老了,死了,我不想被埋葬在墓地里。 这个世界上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却在无限地增长。可供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群山阅读 3,244评论 0 6
  • 过去的一周,忙着家庭聚餐,因为大家离得都比较远,没有车不太方便,于是我开的男朋友的车去接我家亲戚,然后一起去...
    i爱到最美是陪伴阅读 1,683评论 2 1
  • 虽是冬天,却不严寒。流感爆发,学生们发烧,咳嗽!这是集体生活惹的祸!自己也要注意!睡觉喝水心情好!
    笑对人生_1977阅读 1,313评论 0 0
  • 没看第一篇的人先看第一篇啊。 五、也谈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从用户知晓产品、了解产品、信任产品、购...
    塔莉亚传奇阅读 4,346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