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周我看了好几部片子,小津的2部家庭电影还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以及今天的《年轻气盛》。
其实大概又有1个月没有坐下来安静的打点字了。写写自己的心情。说实话,最近我是真的比较忙碌,工作开始慢慢的进入进入正轨,但是仍旧发现会有不断地事故和意外出现。我开始慢慢的没有精力去思考了。说没有时间或许也真的是借口,因为很多时候工作奔波了一天真的是觉得没有心情再打开电脑写东西了,于是很多的小情绪就这样消失在记忆的洪流中。
其实说实话我是个记忆很淡薄的人,现在的我对于高中的很多事情都没有了记忆。更别说童年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年龄的问题。偶尔自己下班的时候看到小区里锻炼的老年人,会觉得这样的老年生活未必是件坏事。但更多的时候,会从坐公交的时候,走路的时候看到老年人的无奈与无助。
大多数时候,公交车上最惊慌抢座的都是老年人,超市里因为便宜两毛钱的蔬菜而疯抢扎堆的是老年人,一早等在超市门口等待超市开门买新鲜蔬菜的也是老年人。这些都说明老年人确实是很尴尬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在中国,伺候完儿女还有孙子。似乎永远没有自己的时间。
即便如年轻气盛里2个功成名就的老年人也是看着自己日渐老去的身躯无可奈何。老年人是一群容易被子女埋怨没有给予很多爱的群体,就像小津镜头下的日本家庭,像是李安镜头下的中国家庭,都充满了矛盾与挣扎。身边的像是姨妈的家庭也有着大大小小的矛盾。
无论是从现实还是影视作品中显示出的都是家庭的混乱。可是今天看完年轻气盛,我忽然觉得这大概就是人生吧。年轻人有大把的青春,可是没有金钱。中年人有的是 责任和重担,老年人拥有的则只有恐慌的结束和破败的身体。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最后都成了普通人,老了会因为身体原因,经济原因变成一个拖累。这样看来似乎是很残酷的,但是我们又很贪婪,一方面想要很多很多的爱,想要做出点什么来证明自己活过,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收获。即使亲如父母子女之间也是这样,父母因为付出所以想要控制,想要在自己年老孤独的时候得到孩子年幼时自己给予的一般的爱作为回报。可现实是孩子长大后就成了独立的个体,这个个体不再是父母的唯一,于是这种距离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我不知道生小孩的目的是什么,是实际的养儿防老还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个艺术品来塑造,但现在这两种说法都说服不了我自己。养儿防老根本就是和人性在做斗争把孩子当做艺术品也是在剥夺独立个体的权利。
很多时候忙到晚上终于歇下来,却不知道要给谁打电话。于是我觉得或许应该谈个恋爱了。但又觉得有些可笑,这样似乎是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一个不相干的人身上,何况我也知道,根本没有能够一厢情愿付出的人。我从小到大身边没有特别然我向往的婚姻关系,反倒看到了很多夫妻间因为生活的困窘所导致的重重恶意。我对婚姻甚至于一直抱有悲观的态度。
我或许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尽管外表表现的是那么勇往直前。但仍旧觉得人能够靠的只有自己,即使是爸爸妈妈也给不了我安全感。到现在还是觉得爸爸妈妈重男轻女。姨妈是爱我的,但是因为感觉她自己的生活就是很悲剧的了,所以很多自己的难过也不会告诉她。于是就这样自己活到现在。
弟弟现在在我的身边,但是和他也说不出心里的任何情绪。他还是个孩子,一个理解不了生活艰辛的孩子。年轻气盛里面的演员说我们不该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畏惧上。这句话说的挺对的。有那么多的人注定会消失在我的人生。我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我现在所拥有的也只有这大把的时间了。
注:这篇文章本来已经写了1800了,可惜没有保存,只有重新来写,但也写不出本来杂芜的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