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沈老师分享基本是在地铁里,信号不是特别稳定,但重点基本都已经听到了。群里已经发了一些家长的整理,我也根据听到的,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沈老师分享的信息抵达度和完整度不敢说100%,还靠大家把自己听到的和理解的综合起来。
先说事务性的点:
第一,交作业,今天视频分享目的之一是为大家积极完成作业鼓劲加油,同时强调了作业的重要性和管理的规范性,即作业必须为有效作业。评判标准在老师,我觉得作为教育专家,一份材料是用心去做还是敷衍了事,会很容易的分辨出来。所以大可不必纠结于形式和规模,只要方向对,认真思考了,出来的一定是有效作业;无故不提交作业,有被劝退出该项目的可能。
第二,关于孩子的测评,改在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这样免去大家专门找时间带孩子进行测评的不便,也是项目组考虑了家长工作原因的便民措施。
再说重点接收到的信息:
第一,要务第一。这个名词在任何一本讲时间管理或自我管理的书中都会看到,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要务,以及什么不是要务。其实沈老师从上次微信指导和这次分享都说的很明确了,即要务就是在生活中养成记忆习惯;非要务就是背学科性的东西。从参加这个项目开始,可能有的家长就认为锻炼记忆能力就是学科背的好,数字啦,古诗文啦,英语单词啦等等。但我听了专家指导和大家的讨论后发现,其实养成记忆习惯和背学科知识是两个概念,至少在这个项目组里是两个。而我们强调的是前者,摒弃的,或者说暂时放下的是后者。记忆习惯的养成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记下某个东西,并在之后的某个时间回忆起这个东西。记得快,忆的准,大概是习惯养成的一个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沈老师今天特别给某家长对这个问题理解后的行为点赞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生活中大量的透过感官获得的信息,能够让孩子信手捏来,作为训练记忆的素材,记下复盘,记下复盘,往复的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形成习惯。之前我也没有悟到这一层,现在感觉方向是对的了,剩下的就是找什么素材来训练而已。
第二,按步骤来以及步骤是什么。沈老师今天除了强调记忆习惯养成和学科性记忆的破坏性以外,还提到了记忆习惯养成的步骤,并且明确说必须按步骤来。第一步是初步培养记忆习惯,生活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可以进行记忆,并复盘,就好像提到的放水杯和放书包的例子,必须重复若干次不可;第二步是按记忆类型巩固记忆习惯,提高记忆能力,根据不同的记忆回路来有针对性的发现孩子在哪方面更加优秀,并强化之;第三步是按记忆类型,将孩子薄弱的记忆回路进行加强。最终使孩子建立起立体的记忆体系,调动多种类型的记忆回路,全面的提高记忆水平。(原话记不清了,理解的是这个意思。)
第三,要越来越好而不是一开始就好。沈老师说的这一点对我触动最大。从前一段的记忆训练来看,我家孩子的反应并不好,表现在一记不住,二不爱记。当然我们的选择可能也会有些问题,但还是莫名其妙的产生了“恐惧”。这个恐惧感在上次沈老师微信指导中提到过,我就深以为信。这次提到“要越来越好而不是一开始就好”的观点,就让我比较释然了。相信专家,相信方法和步骤,加入这个项目组就是要逐步的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养成记忆习惯,起点较低正好说明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对他未来的发展也是有极大的好处。如果都是记忆天才,都是上《最强大脑》的水平,也就没有意义继续参加这个项目了。所以今天沈老师多次提到记忆曲线,它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家长应该关心的,而不是现在它在一个高的还是低的水平。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周六线下分享,为什么不是找那些作业做得好(比如孩子记得好,作业本身写的漂亮等),而是作业做得典型的家长分享。最终的目的,应该就是帮助大家都让自己的孩子,在记忆这件事上越来越好吧。
以上文字完全基于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如果有不对的地方,造成了大家的困扰,绝非我的本意,所以还请项目组老师和大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