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突然打来电话:“哥,爸要咱三兄妹再出300元钱。”
“干什么用?”
“给仔猪买饲料。”弟说。
“前几天不是刚出了1800元买仔猪么,难道300块钱的饲料钱都拿不出来了吗?不要再出钱了,随他。”我没好气地说。
顿了顿,又埋怨道:
“哎,当初我劝了那么多次,哪怕他们只听一半,也不至于落得现在这个样子。”
“他们心里肯定也很难过,再说已经变成这样子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弟弟安慰道。
想到半年前父亲还拥有8万块的养老钱,可他……
直到现在,我一遇到他们说有困难就会不舒服,如果当初能放下一些贪念,我也不会那么生气。
这事得从两年前说起……
试水一万
两年前四月的一天,饭桌上。
老爸商量似地问我:
“东青,我和你妈商量过了,想把存在银行的积蓄拿出来,转存到丘山那里去。”
我夹起一块腌黄瓜,放进嘴里呱唧呱唧嚼着,问道:“钱放到他那里靠得住吗?”
父亲咽下一口饭,看看我后说道:“应该是冒得事,大屋组的宏刚他们家就放了十万,差不多快有一年了吧。”
他转而看看母亲又接着说道:“每次他们去领利息都是几千几千的拿。”
说完眼中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母亲也附和道:“这是宏刚他老婆自己说的,他们家那一块的人都在传。”
我们村是个大村,有上千人,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每天什么事也不用做,除了吃饭时在家,大多数时间就在村里到处串门。
村里如果发生些什么事,要不了半天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父亲接过母亲的话又说道:
“村里很多人都在丘山那里存了钱,外村的也有不少,听说还有存了几十万的。”
人家几十万都放了,父亲觉得应该是安全的。
“利息多少?”我问。
“一分五。”父亲说。
我数学不太好,一边算一边慢慢说:
“一年12个月,一万块存一年——那利息是——一千八是吧?”
“嗯,一个月有150块钱。”父亲说完用筷头在头上来回刮了几下。
我这才发现,父亲的头发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全白了。
存一个月就有150块,确实是挺诱人的。想想放在银行里能有什么?只不过是比放在家里安全点。
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又问:
“这个利息比放在银行是要高蛮多,那丘山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用呢?”
“听说他是帮一个大公司的老板借钱。”父亲像是了解得很多似地说道。
这么说的话还是有可信度的,如果是公司直接从银行贷款,那相比这1.5%的利息对他们来说是太便宜了。
饭已吃完,母亲起身收拾碗筷,她那布满老茧的手上贴了两片创可贴,在这四月份的天气,竟然还有几处裂开了小口子,父亲说那是天天下地干农活的缘故。
我接过碗筷刷洗起来,让母亲歇歇别把创可贴弄湿了。
“要不就先放一万试试?你们本来就没什么钱,放多了怕不安全。”我提议道。
听我这样说,父亲显得很高兴,愉快地说道:“好,那明天我就去银行先取一万出来放过去。”
第二天晚上,父亲把借条拿着让我看,是半张A4纸,内容如下:
借 条
今借到 刘**现金人民币(大写) 壹万元整,小写¥10000.00元,月利息1.5%,利息每月支付,
借款人:刘丘山
201*年**月**日
横线上的字和日期均为手写,我又认真地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个问题:整张纸条上没有任何的盖章和指纹。
我有点担心这个“借条”的可靠性,怀疑地问道:“这样的条子没问题吧?”
“丘山说别人的借条也是这么开的。”父亲说。
虽然父亲这么说,我心总觉得不踏实。
“只有这样的凭证,那一定要把‘借条’保管好。”我嘱咐道。
“让你妈来保管,她做事细心。”父亲说。
大红人丘老板
刘丘山个头和我差不多,比我要壮实,挺着个将军肚。
喜欢剪个小平头,脸上坑坑洼洼,大概是年轻时长青春痘爱用手挤刨后造成的,好在皮肤较黑,看起来也不是很明显。
我和父亲都认为,大家把钱存到丘山那里去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知根知底。丘山住在本村,为人讲道义,没有出过污点,如果万一有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二 自己有钱。他很早之前就去了南方,后来与人合伙开公司,前几年厂房征收他分到了300多万的补偿款;
第三 口碑好。拿利息不用打招呼,到了日子去结算就可以;如需拿回大额本金,提前一两天打个招呼就行。
丘山从南方回来后,在家呆了两年后就在镇上开了一家门店,叫作**投资有限公司。
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存款开借条和支付利息。
丘山家里有两辆车越野车,一辆奥迪和一辆现代,不过他平常都是开着现代车。
村里偶尔做公益或集体建设时,他都会慷慨捐款。
大家见到丘山后都是微笑着打招呼:
“丘老板,这是去哪呀?”
“丘老板,过来坐坐抽根烟。”
“丘老板,这马上就饭点了,要不就在这吃算了。”
……
村里的小青年聚餐喝酒会叫上他,饭店,KTV和夜宵烧烤店也能经看到他的身影。
丘老板有酒量能喝半斤左右,不过喝完酒会上脸,由于脸较黑,看起来也不像别人的脸那么红。
有时候看着他茶馆进酒馆出的,我也挺羡慕的:前几年赚了个几百万,现在又靠上了这么大的一个后台老板,好事都让他捡着了。
丘老板过不了一二十天就会去一次表妹的理发店,只因表妹的妈与丘山的老婆是同一个村,表妹见了丘山就“姨父姨父”地叫,特别亲切。
每次剪头表妹都认真对待,剪了又修,修了又剪,这样一来她也就可以比别人多收10块钱。
表妹村里有一小姑娘在丘山投资公司上班,据说上班才大半年,现在已有了自己的小轿车。
曾有一次表妹问丘山那公司还要人不,丘山说要,待遇是底薪3000+提成,具体工作是拉客户来投资,根据业绩来提成。
表妹问我有没有想法,我考虑到去拉客户投钱,自己同样也会承担很大的风险就没答应。
曾听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喝酒时说:
“我在丘山那里也放了十来万,丘山在决定搞投资公司之前,曾犹豫不决,我说可以干,你看现在不干得挺好吗。”
言语之中尽显自豪,自我感觉很有远见。
钱在生钱
三个月后我回了一趟家,父亲不在家,母亲告诉我说,那一万块钱存三个月结了450块钱的利息。
她和爸都很高兴,这些利息钱又可以买不少生活用品了。
他们觉得这个很靠得住,合计后又把剩下的2万块都转存到丘山那里去了,这样一来一个月的利息就有450块钱了。
“爸呢?怎么没看到他?”我问。
“你爸前几天去外地干活了,包工头是谢爹他儿子,刚开始你爸有点不想去,说自己年纪大了,怕别人嫌弃。”母亲说。
“确实,年纪大了反应慢,体力也不行了。”我说。
“那老板是谢爹他儿子,谢爹跟你爷爷当年同在养路工班上班,关系好。他儿子也说你爸干活实在。我劝他去,能干一年是一年。”
母亲说完将话一转又对我说道:“你们几兄妹的条件也不怎么好,趁现在我们还能做些事存点钱,以后你们负担也轻些。”
我听着这些话,心里觉着有些不是滋味,父亲今年好像有六十五了。
最后,父亲跟着谢爹的儿子去了外地工地。
自从丘老板开起投资公司后,村里慢慢地发生了些变化:
每天有不少人骑着摩托电动车,去镇上吃早餐买新鲜菜;
种菜的地稍远稍次点的,慢慢地就荒芜了;
下乡卖蔬菜瓜果的三轮车,进到村里后就围满了人;
村里的三家麻将馆,又添置了好几张麻将桌;
镇上也陆续开起了4家KTV,好地段一间4米多宽的门脸房价格,都涨到了4万块,还一铺难求。
不少人都在想着怎么借丘山这个平台让钱多生钱:
一位做小买卖的大哥就很有经济头脑,以1分的利息从别人手中借来钱,转而再存到丘山那里去,从中赚取0.5%的差价。
还有不少人是结算完利息不拿出,再凑个整数又存进去,心里盘算着下个月又能多拿利息了;
有几位大叔说:“今年再好好干他个一年,挣点钱放丘山那里去,明年我也不干活了,就吃利息钱;”
80多岁的老奶奶把儿女孙辈们给的孝敬钱,舍不得吃用,积攒下来后也存到丘山那里去了;
……
丘山那里放钱没有门槛,来者不拒存多少钱都行。不少人只要有些闲钱就会放进去,毕竟早放一天就多一天利息。
年底父亲从外地干活回来后,听说把挣到的钱又存到丘山那里去了。
具体放了多少我也不清楚——
局外人
第二年三月份,有一次母亲轻声跟我说:
“你弟打算在市区买房,希望你爸能借点钱。你爸没有答应,理由是怕你们兄弟有意见,说借给他了没借给你。”
“这有什么意见呢,弟弟买房是好事嘛,你们有能力帮就帮下吧。再说我现在也没要用大钱的地方。”我说道。
母亲说:“其实你爸是有点不想借。”
我说:“是怕他不还还是——?你劝劝爸多少借点,买房是个大事情,哪怕只借个一两万也行,村里父母都是这样帮扶孩子的,有能力不帮也有点说不过去,如果以后你们要钱用他不还,我也会叫他拿出来……”
几天后母亲又单独给我讲到了这个事,说:“你爸说谁都不借,这些钱要留着养老。”
接着又讲起了父亲现在的情况:
“你爸现在也不怎么下地干活了,包工头打电话问他今年还去干活不,他说自己吃不消推辞了,每天就指望着这利息钱过日子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这钱是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只想过得安逸点,不再奔波劳碌。
相比我大伯则完全不一样,我堂哥盖房,有一次让我开车陪他们到县城去买钢材。
他们带着2万多的现金,钢材店老板将那些钱在手上来回拧甩了好几次之后,放到验钞机里还是不断地卡住。
老板笑着说:“你们这钱在家放多久了呀?都长霉了。要经常拿到太阳下晒晒。”
我听后也忍不住笑了,想起村里人见到大伯后也是这样开玩笑的。
大伯总是装穷说:“何处来的钱噢,开支大,人情份子钱又多,跑个三轮出租又能赚几个钱呢?”
但我知道大伯有钱,他们省吃俭用这么多年,估计少说也有个一二十万。
村里有那么诱人的利息,他们真是一点不为所动。
有一次我在表妹店里剪头发,等待过程中与一位傢俱店的老板娘闲聊了起来,她问我:
“东青我问下你,好多人都把钱存到丘山那里去了,你说钱放在丘山那里可靠吗?”
“你也想放钱进去?”我问。
她回答说:“我有个玩的好的,在丘山那里放了几十万,每个月光利息就有不少钱,我很早之前就想存,但心里总是有点担心。”
她家是做生意的,在镇上有自己的门脸房,听人说手上有个二三十万的闲钱。
我想了一下,谨慎地说道:
“这个谁也打不了包票,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如果你羡慕别人每个月都可拿利息,那么可以存一些。不过不要把钱都存进去,最好是不要超过积蓄的一半,并且要作最坏的心理估算,假如这钱真的没了,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
其实这话也是我看到很多专家们都是这么说的。
“那你们存了多少?”她问。
“我们没存,没有钱存噢。”我说道。
临走时表妹悄声向我透露:丘山有一次剪头发时,说我爸妈在他那里存放了八万块钱。
三次劝告
农历七月有一天晚上,媳妇看了几条短视频说到银行又要降息了,她问什么意思?
其实我也不大懂是什么意思,猜测性地说道:“是不是钱将会变得越来越紧,不好挣了?”
她同意我的看法,然后又关心地说道:“什么时候跟你爸妈说一下,他们在丘山那里存了那么多钱,万一受影响出问题了,手里就没钱了。”
“我估摸他不会拿出来,他们就指望着每个月的利息过日子呢。”我说道。
说完后,我心里又放不下,越想越心不安,老两口把钱全部都存进去了,靠拿利息过日子,万一丘山那出事拿不出钱,这过日子都成问题了。
嗯,是得——
八月十五中秋节回家吃晚饭,说了些其它话做铺垫之后,我们跟父母说:
“听说你们把钱都存到丘山那里去了,他那利息是有蛮高,不过风险也大,万一丘山出事拿不出钱来怎么办呢?”
父亲没说话对望了我两眼,又将目光移开,沉默了一会说:“我和你妈现在就靠这个利息过日子,假如到那时丘山不给钱,我就赖到他家里去吃喝,看他给不,人家不还有放几十万的吗?”
我听出来了,这么好的事情父亲不舍得将钱拿出来。
我接着又劝道:“人家能放个几十万,那说明他们门路广能赚到钱,手上说不定还有个十几万呢。你存的钱虽然只有几万,那可是你的全部。”
父亲不说话,只是默默吃着饭。
我也很清楚,父亲自从把这些钱存进去之后,就很少干活了,每天过得挺悠闲的。如果把钱拿回来,这每个月利息就没有了,生活开支怎么办?钱从哪里来?
而我所担心的,是为了这点利息而丢了大额本金。
我和媳妇说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拿出一半钱以防备万一,另一半继续存着拿利息。这拿出来的钱我们也不会要一分,把它存到银行去。
不管我们怎么说,父亲吃着饭不再说话,母亲看了看父亲也没说话,因为她也做不了主。
大概又过了一个多月,当我再次问到父母有没有把钱拿些出来,父亲依然是没有想拿的意思。
父亲吃完饭出去后,我和媳妇对母亲说道:“老妈你同意拿钱吗?”
“这个要问你爸,”母亲说。
“我爸他不想拿,您呢?只要你答应,我就可以到丘山那里把你应得的这半拿出来。”
我问得很直白,母亲并没有直说拿还是不拿,而是说道:
“你爸现在也不出去挣钱了,村里人叫他干零工他也不去,生活开支人情世故就指望这个利息了。”
母亲说的也是实情,拿出一半每个月的利息就少了一半,父亲不想出去挣钱,那生活开支肯定就不够用了。
我们又讲了些别人上当受骗的例子,母亲始终都没表态,可能她也不知道少了一半利息该怎么办。
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我又问到了这事,这次事情有了些进展:
父亲说他初九去结了一次利息,跟丘山说要拿四万出来干什么什么用,丘山给了利息说要拿本金得等两天,还建议他再存一个月,下次领利息时再将这四万本金一起取走,这样一来这四万块钱又可以多拿一个月的利息。
父亲心里一盘算,于是听从了丘山的建议,他觉得这个把月能出什么问题呢?
突发状况
人要背时呢,喝凉水都塞牙。
全国刚过完年就突然发生了yq,好多地方还被封控起来了。
父亲到日子去拿钱,丘山说公司目前还没开工,现在不管谁来了也拿不了钱。
父亲空着手回来了,不少人也接二连三地空着手回去了。
突发情况大家都理解,也看得到yq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又过了两个月yq有些缓解,大家有两个月都没见到钱了,心里难免七上八下。
见到丘山后,问这个钱什么时候能有,丘山总是说受yq影响,公司的现金流没周转过来。
有一次表妹跟我说,yq发生后丘山来店里剪过一次头发,气色跟之前比判若两人,剪头发时也不说话,坐在那里心不在焉的,头顶上还掉了不少头发。
有好几次我看到丘山夫妇俩开着车,从邻近偏僻的山村里回来。
打听才知道他们在一个山坳里,圈起了一大片地方,养起了鸡和鸭,两人每天都开着车去饲养打理。
又过了半个多月,依然是没人拿到半分钱,大家都有些住不住了——
于是丘山的家里每天都车水马龙,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丘山则一直说钱跑不了,让大家放心,公司现在正在想办法。
刚开始时大家还客客气气,讲自己的难处,如何等着要用钱。时间一长,跑了几次空,慢慢地脾气就上来了,撂狠话甚至要打人的都有。
又过了几天,丘山不见了,家里只剩他老婆,养殖场也没人管理了。
他老婆刚开始时是廉价卖掉养殖场的鸡鸭蛋,到后来干脆白菜价处理掉鸡和鸭。
鸡鸭处理完,丘山的老婆也不见了。
大家越来感觉到事情不妙,每个人心里装着个小九九,都在想着怎么挽回损失,先下手为强,能挽回多少算多少。
事已至此,这时就看谁先开口,谁能装狠了:
有要现代车的,有要奥迪车的;
也有要丘山在村头找关系买的宅基地的;
还有要他们现在住的这套二层小洋楼的等等……
一地鸡毛
从丘山两口子不见了之后,大家有事没事还是去到他家门前转转,等一等。
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满脸愁容弓着腰站在丘山家门前。身边的人将她拍了视频发到了网上,并说:
“大家看看,刘嗲一早就来了,孙子孙女们给的钱舍不得吃穿,积攒了6000块钱全放在丘山手里,现在钱没了人也不见了,这丘山太不是人了,老人的钱都下得了手。”
视频一发果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也骂丘山不是人,那也骂丘山不是个东西。
全村全镇人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谈论这个事,线上线下同时谈论。
麻将馆也空了,老板觉得就算开着也没意思,这些年都是给丘山白干的。
理智一点的先去报了案,但有关单位得按程序来办事,要调查取证。
大家都在到处找丘山,想着各种方式来问候丘山全家,甚至有的要鱼死网破,还有的要同归于尽。
不久后听表妹说丘山被抓进去了,而那个在投资公司上班的小姑娘也因拉人投了资,不敢露面躲起来了。
表妹看看我说:“幸而当初你没去上班……。”
事情发生后,颠覆了我多年的认知,原来村里很多人都这么有钱,有些人还经常哭穷说没钱。
有人说放了四五十万,准备开年就拿出来盖房的;
有人是自己作主拿着女儿的一二十万放在里面拿利息的;
有人是在年前就备好了10万,打算来年开春进肥料种子,先放上两三个月拿利息的;
也有借钱存钱,从中赚差价的 ;
还有几个大户,兄弟姐妹亲戚加起来有超过100多万的。
据村里人统计:单我们这个村放进去的钱,就达两千万之多。
大家见面第一句话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在丘山那放了多少钱?”
那些当初羡慕别人利息拿得多的,现在因自己没放那么多感到庆幸。
也有运气好的,年前急需钱将钱拿出来了的。
从yq发生后,父亲好像也没买过什么东西了,好在自家菜园种了不少蔬菜,还有年前腌了点腊肉。
父亲并没有兑现他说的话:到丘山家里去吃喝懒着不走,那次空手回家后甚至都没再踏过丘山的家门。
他也很少说话,不参与骂人的队伍,只是听通知拿着借条去镇上的有关单位登记了两次。
父亲说去登记的人很多,有关单位交代钱追回来后,就会返还给大家。
我要求看最后一次开的借条,金额真的是整整八万,结息时间是12月3日。
不由得长叹了一声:“唉——你说如果不发生yq,是不是就把钱拿出来了?”
随着调查的慢慢深入,才知道那总公司牵扯到的人和事太多,还欠了银行很多的贷款,就算钱能追出来,估计都不够还贷款的。
事情已经发生,责怪父亲已没多大意义,他只是其中的一个。
谁不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农村的老人最可怜,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攒点积蓄养老,想过得无忧无虑安逸一点,尽量不给儿女们添麻烦。
他们已经没有劳动能力了,这些钱是他们的救命钱,就这样说没就没了,他们的痛也只能压在自己的心里。
网络上经常看到发生诈骗事件,很多上当的都是老人,那老人应该怎么样保护好养老钱呢?
欢迎大家发表看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