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选调生作为基层工作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理应勇挑重担,奏响青春奋进的最强音。
坚定信仰,夯实改革思想之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选调生犹如在基层海洋中航行的船舶,必须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素养这座“压舱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灵魂深处。要时刻地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当作一场“精神盛宴”,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像种子一样深深植入心田,继而在基层工作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唯有如此,选调生在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大染缸”中,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被各种错误思想和诱惑的“妖风”所干扰,为改革事业筑牢坚如磐石的思想根基。
深入调研,把握基层之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选调生开启基层工作宝库的“金钥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各领域改革进行了精准“点穴”,明确了要求和部署。选调生要像一位执着的地质勘探者深入神秘地层一般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去触摸改革的“脉搏”,探寻改革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掌握最真实的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提供“源头活水”。同时,还要在基层的角角落落仔细搜索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创新做法,将这些“珍宝”精心打磨,提炼升华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成果,为改革事业搭建起稳固的实践“脚手架”。
勇于创新,激发改革之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源。选调生恰似拥有无限活力的“新青年”,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要充分释放这股青春能量,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基层工作这片广袤的“试验田”里,要敢于挣脱传统思维和模式的“枷锁”,积极探索契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新航道”和“新方法”。无论是产业发展的“新战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还是社会治理的“新棋局”、民生改善的“新考题”,都需要选调生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作为“开山斧”去披荆斩棘,积极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和模式,如同一股股清泉为基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改革事业增添新的动力。
心系群众,坚守为民之本。人民是改革的“主角”,也是改革成果的“享受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得掷地有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的终极目标。选调生要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要化身“知心人”,关注群众的喜怒哀乐、冷暖安危,积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要做改革的“宣传员”和“组织者”,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像“主人翁”一样参与到改革中来,共享改革发展的“甜蜜果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民心票”,为改革事业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力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选调生们要以如磐的信念、扎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改革事业中去,用青春的热血当做画笔的颜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幅宏伟的画卷中,精心地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