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设计爱好者,一篇让你受益匪浅的文章;每天12点半,我们不见不散。
谈设计与想法的关系
学生常问:「老师,我想不出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通常会反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个问题上?」对啊,你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一天?一星期?还是一个月?
很多人都会遇到想不出来的时候,然而为什么总有人能神色自若不疾不徐地完成工作呢?总有人在客户提出要求的时候,迅速给出设计方案呢?诀窍就是进度管理能力与丰富的判断经验。
记得在大三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给我一个可作为设计准则的一句话。我问:「老师,设计要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做完了呢?」我原以为他会说:设计是没有做完的一天,要不断的追求进步之类的;没想到他的回答简单扼要:「时间到了就做完了」,对于设计的人来说真是一针见血。的确,时间到了没做完也完了。他接着说,其实我没比你厉害,我只是经验比你多。
事隔多年,我也是这般对我的学生说:所谓经验,指的就是时间所积累出来的能耐。每天我们接触着大量的生活资料,透过看着,摸着,听着;慢慢地逐渐形成我们的生命资料库,成为供给创造与判断的养分。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想法就像是一张张印着生活经验的透明片,经过不断的重叠之后,就能看见全新的样貌与自己的特质,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练习,练习让想法转化成形的功夫。
王家卫在拍摄电影《一代宗师》的工作纪录时曾提到:所谓功夫就是时间,我认为做设计和学功夫一样,都得花时间才能逐渐从招式(形式层面)进入力量(技术层面),之后逐渐接近其核心(精神层面),其中所有的理解都是来自于不断的练习,这如同演奏乐曲,必先有卓越的技术后,才能深刻地融入个人情感,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另外一个常遇到的问题是:设计有没有方法呢?这真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好问题,但是我认为答案就在找答案的过程中。
设计其实没有什么黄金法则,试想全世界这么多的设计师,如果都用相同的几套模式,不是很无趣吗?虽然从想法到方法的路上没有固定的套路,不过最有趣反而是:因人而异的思考逻辑而使设计呈现的多样性,在不同路径上的采集,所得到的通常也是相异的结果,而且思考迴路的建立,往往是肠枯思竭时的压箱宝,就算有时不是石破天惊、绝世惊艳的作品,但总是能够维持水准之上,况且我相信没有100分的设计,却有100分的执行。
想法,是长时间自己和自己的对话练习,练习着让自己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之下,条理出自己对于事件中的观点与解释,并且给予一种可能,透过不断地对「可能」的理解而形成的创造力,我把这样的能力称为「经验的技术」,也是思考的技艺。在资讯充斥而常变的时代里,思考的建立是在不确定中,清晰问题并找到最合适的技巧与方法,同时我相信练习思考是创意的硬道理,也是形成独一无二的创意模式。
记住,『时间到了就做完了』,这是你的设计标准。如果你没做完,说明你的经验不够,你的想法没到位。那么,你就要去学习,去看,去思考,才能让自己的设计,不在『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