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缺失似乎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代言词之一。网上持续不断的骂战,倾斜到紧贴地面的立场,充斥情感的发言,无不印证着这一点。
以至于,每当有人提出客观的分析,往往会大受赞叹。
“这才是真知灼见!”
“终于看懂了。”
“屁啦,理中客。”当然显而易见的,也会有这样的不和谐音。无论多么有道理的发言,总会因为立场定位或这或那的原因,无法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但也有那么一种情况,发言者说的的确有道理,但接受者与无视反对者的比例可能不是九十九比一,却反而可能是一九开。
比如说,大地震发生,网友纷纷在网上祈福。有人忽然冒出来讲:“人已经死了,也没有灵魂,你们祈福没什么用,不过是跟风罢了。”
顿时一通喧哗,零和一构成的西红柿和鸡蛋似乎一股脑的砸在他的头上。
他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人死是不能复生的,人八成也没有灵魂,祈福的确不能让他们活过来,有很多人也只是跟风祈福。
但这不妨碍这一举动中蕴含着大家的情感,而这个发言者践踏了大家的情感,这种时候,无论谁再有道理的话,都是说空道理,因为无人会接受。
理性,代表了一番话的内蕴价值,代表了这个人“说”的质量;而情感,代表说话的人考虑了多少它是否会被人听到心里,而不是自己在发牢骚。
凡是人自然是有情感的,听众理所当然也有情感,针对某一件事,关注它的人会有立场,立场也会带来当下的情感。
凡是发言,总要考虑听众是谁,此时他们的看法是什么,他们此时抱有怎样的感受,照顾到这样的感受后说出的话才有被听的价值。
只顾讲道理,这样的发言作为只顾自己的发言没有差错,但若还要求别人听,就起码要从听众的情感开始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