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只有舍得给自己花钱,才算是补偿小时候的自己。
‘把自己当女儿养’,听上去热血又励志,但大部分人都被带偏了。
商家在网络平台上打着‘把自己当女儿养’的旗号刺激人们去消费,和曾经打着‘你的钱并没有消失,它只是变成了物质陪着你’的旗号一样。
商家讲的都是‘把自己当女儿养的A面’,等待我们的只是花钱如流水之后的‘账单焦虑’。
可我从没听说曾经语文没考好、英语水平差、数学没及格的人说自己长大后内心一直有阴影,然后想要‘把自己当学生养’,以此来补偿小时候没认真学习的自己。
适当满足‘内心小孩子’的欲望无可厚非,甚至十分必要。
凡事过犹不及,我们如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地过生活,沉沦在资本家的圈套里无法自拔,那么只会让明日的愁来的更加迅速而猛烈。
消费主义从来不会解决人的所有烦恼,像普拉提的私教课或者医美的一些项目,花了钱,便会看到它给你带来的一段时间的惊艳效果。你因此大感振奋,当你渐渐习惯了这种效果的威力后,它对你的影响会慢慢变小。
成都文殊院上挂着一幅字:“首先你要健康,其次都是其次。”
我绝不允许自己和女儿变成为了照顾别人的情绪而隐藏自己情绪的人,从不假装自己是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