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无处不在。抱怨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不分职业高低;不分民族国籍。
抱怨的动机是什么呢?抱怨作为人类不满的表达情绪,总有规律可寻。
让我们试着探寻抱怨的动机,透过抱怨的声音一窥抱怨者内心深处的黑洞。
抱怨有以下几类动机:
一,真正的心中不满,表达内心不满的情绪
此类抱怨动机是正常的,对于被抱怨者或抱怨倾听者应该予以理解。作为抱怨者应该注意抱怨的频率问题,尽量不要超频抱怨。即是您的动机合理,超频的抱怨同样会遭到被抱怨者和抱怨倾听者的厌烦和抵抗。
二,以抱怨为教育手段
此类抱怨,多见于父母对孩子的抱怨和唠叨。也见于教育工作者抱怨被教育者。特点是以抱怨为教育对方的手段。
父母是爱自己孩子的,毋容置疑。但是由于很多父母不懂的和孩子沟通,更不懂科学建教育方法,于是使用了祖辈遗留的抱怨的武器。抱怨的父母其他用不断的抱怨来提醒孩子不对的地方,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对于抱怨型父母我深感悲哀,因为不停的抱怨得到的回应要么是叛逆的反抗,要么是自卑的抑郁性服从,要么是无奈的逃离。
在此,我呼吁抱怨型父母,请停下抱怨吧! 正视您的教育方法,正视您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世界上除了抱怨以外有还有更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以抱怨为改变手段
此类抱怨多见于夫妻之间、情侣间、朋友间、同事间,或其他人际间。特点是以抱怨为改变对方的手段。
很多情侣、夫妻、朋友,开始都是两情相悦的真心的交往。世界上没有二片相同的叶子,更不要说二个人人。由于两个不同的个体相处难免出现差异,部分人会接受理解差异。部分人呢则想改变对方,糟糕的是他采取抱怨的方法。于是此类抱怨者不断的抱怨唠叨其他改变他因为的对方的不对的地方。
对于此类抱怨者,我建议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人是很难改变的,不仅仅对方难改变,你也是难改变。如果不信,请您尝试着改变抱怨的习惯试试。如果您改变了不再抱怨,然后对方应该也改变了。
四,以抱怨为管控手段
此类抱怨多见于管理方抱怨被管理方。例如,干部抱怨下属,老师抱怨学生,家长抱怨孩子等。
五,以抱怨寻求关注
此类抱怨是试图得到他人的关注。例如,一个安静的巴士内,你突然抱怨,天气好热啊,气氛好闷呀。这意味着让别人与你交谈或者以某种方式和你建立联系。
六,推卸责任,分配错误
推卸责任也是人们常抱怨的动机之一。有时抱怨就是为了让自己从某种责任中解脱出来,为自己辩解,让别人觉得这事不应该他负责,不管他的事。
七,引人艳羡
部分抱怨背后,隐藏着一种对自身优越感的夸耀,是一种与被抱怨者之间一种消极的比较。例如抱怨:“你怎么老是迟到啊” 。 潜台词:“我很守时”
八,操纵力
在某种关系中,人们会用抱怨把你拉到他那一边,让你和他站在一起。例如,办公室中上司和同事都在抱怨新来的小张,迫于压力你也会跟着抱怨小张,以表示你和上司站在一起。
九,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当一个人接到某个任务时,他觉得这件事情自己可能完成不太好,于是他开始抱怨这件事有多么的难,果然最后这件事情没有做好,他就有理由说了:你看吧,我都说这件事情很难吧!这一切都是自己在演自己想好的剧本。
十,以抱怨为社交手段
此类抱怨多见于闺蜜间,秘密聚集抱怨同一件事,抱怨同一个人,加深彼此的关系,强化社交的功能。或者好友在一起,开始轮番抱怨。
十一,抱怨别人彰显自己
此类抱怨多见于在上级面前抱怨同级的不足,以彰显自己比别人优秀。
十二,抱怨的背后是未满足的需求
你对一个抱怨者说:好啦,你别抱怨啦。对方很可能回呛你一句:我没有抱怨,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抱怨常常披着“陈述事实”的皮出现。但它们很好区分,心怀不满是抱怨,心平气和才是陈述事实。
十三,背后抱怨他人,诋毁抹黑他人
张三因事得罪了李四,于是李四逢人变不停的抱怨张三这里不对,那里不好,以诋毁抹黑张三,达到报复的目的。
上述十三类抱怨的动机,除第一类是真正合理的抱怨以外,其他抱怨都属于不良抱怨。
消灭敌人的第一步,是了解他。
同理消灭不良抱怨的第一步,是读懂抱怨的潜台词。
所以听到别人抱怨的时候,试着去找出这种行为的潜在动机,问问自己:抱怨者的动机是什么?抱怨者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
既然我们明白抱怨的背后动机多样。
成熟的沟通者就不会把别人的抱怨理解为攻击,急着跳出来辩解和反驳。他们知道抱怨表面上是在说“我讨厌你……”,其实是想说“我想要……”,所以他们会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找出抱怨的背后有什么动机,有什么未满足的需求和期待。
应对抱怨最糟糕的方式是反击,以抱怨反击抱怨。比如丈夫抱怨妻子:“你半夜起来开门那么大动静,还让不让人睡觉?”妻子用抱怨反击:“有你每天晚上打鼾动静大吗?”接下来就进入彼此数落抱怨的恶性循环当中。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有些人和恋人的相处遇到问题却向朋友抱怨,和同事关系不好却向配偶抱怨,和某人有疙瘩,却向第三方抱怨,其实是为自己辩解,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制造新的问题,原本简单的两方问题很可能演变成复杂的三角问题。
健康的沟通应该是直接去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通过正面沟通,来梳理分歧,消弭误会,解决问题。
对于抱怨者自己,抱怨是一种呼救信号,传递了内心的焦虑和需求,正视它。然后找到比抱怨更好的办法响应这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