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从《弟子规》开始说起呀。
《弟子规》总叙讲: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老祖宗是说,一个人,在尽孝、友爱、仁德之后,有余力,再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社会快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时代,竞争自然是更趁激烈。不学好习,不把成绩提上来,不达才成德,确实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呀。但这一切的努力——家长的以及孩子自己的,一切的一切,最终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有钱的生活,还是幸福的人生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埃及人死后,在升天时,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无论你是怎么“走”的,在“天官”那里都将会被问到这样两个问题:
一、你这一生幸福了吗?
二、你这一生让别人幸福了吗?
多么发人深省的问题呀。那么,我们的家长及我们的老师是否猛醒,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我们做家长的及做老师的感觉到幸福了吗?让孩子感觉幸福了吗?我们致力于的应该是什么?如何去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呢?
身为家长,我们都是从孩提时代走过来的人,一方面,不要恶性循环,不该将我们当初所承受过的“非”再用于现代的孩子身上;另一方面,教儿育女,先教自己,我们该更苛责自己以助孩子成长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也助孩子成就他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前几天,我市一位高二学生因考试作弊被老师逮到,取消本次考试成绩并请了家长来学校。他的母亲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在学校就打了自己的孩子。结果这个孩子在凌晨时从自家的七楼跳楼了,天亮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而学生的家长把他的尸体抬到了学校门口,还摆了花圈。但一切都晚了呀,一个鲜活的生命没了。
似乎无法评判是谁摧残这朵将要开放的花蕾。是老师在学生有错就找家长之过?是家长教育无方,简单粗暴之过?是孩子心理不健康问题?是社会压力太大问题?是道德信仰缺失问题?这是大家都忘记了老祖宗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没能做到孝,没能端正学习态度,也不会有好的人生了的。在这里,不必去苛求一个说法吧,总之是又没了一个人的生命,更谈不上幸福人生了。
什么样才是幸福人生呢?这个问题没法给出确切的回答,只想说说“国学”里的观点吧,让我们共同去思考,去找出适合家长和老师自己的答案,或找出引领孩子走向幸福人生的办法,或找出家长本人如何对待孩子、处理关系的道理,从这些认知出发,再去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赞成“师道尊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应有权使用“丈尺”以令其正身。
*凡事之本,必先冶身,成其身则天下成,冶其身则天下冶。养育孩子什么最重要?教育孩子德行,把德行的根扎好,就如树根扎得牢才能长成大树。德行更能帮助人开智开悟,这样,才能让他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经:故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所以莫去怪罪教育体制及其它。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好孩子,靠的是父母的陪伴、用心、关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很多能力,还要透过父母关心陪伴才能带动起来而成为一些种好的习惯。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劝人的态度要正确,我们要了解一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别人对不对这个不重要,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我有没有做对?有没有尽到本份?
*五伦关系:我们最后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君、亲、师。而您只要处处能够用这三个字来观照自己的言语行为,起心动念,那您很快就能把五伦关系做圆满。为什么现在孩子教不好,或说是难教?因为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没有做到“君、亲、师”。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以为所说,请各位家长思考,说到底,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的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