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天生就爱美,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话一点都不假。前段时间,买了一件淡蓝色的长裙,不仅穿起来非常舒服,还是自己喜欢的风格。难得遇到如此青睐的衣服,于是又买了一件相同款式的淡绿色。大家都好奇,有那么多漂亮款式的衣服,怎么又买一件相同款式的呢?其实这对我来说,再正常不过,因为我自己知道喜欢什么,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活了半辈子了,说起衣服还真的有许多记忆犹新的故事。
孩提时代,基本上是过年才添一套新衣服,而其它季节的衣服几年才会添一次。家里孩子多的,都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那时的衣服布料,我记得大人们叫“花洋布”,过去国家经济还很落后,好多东西都不能自己生产,要从外国进口,所以这些东西的名称就都 带有一个“洋”字,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机纺布叫“洋布”。
每年过年前,母亲老早就买好了一家五口人的新衣服布料,送到村里的一个裁缝家里去做。这位裁缝是我一个远房嫂子,她皮肤很白,心灵手巧。每到腊月,她家的布料堆积如山,远远近近的村民把过年的新衣服送到她家来做。因为是邻居,又是亲戚,她常常会提醒我母亲早点把布料买好送去,不然很难等待。
那时只有脚踩的缝纫机,我们也叫“洋机”,也是那个年代的稀罕物,她没带徒弟,一个腊月,尽管她起早贪黑的忙,有的人家还是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能拿到做好的新衣服。我这嫂子,不仅心灵手巧,还温柔可亲,对我也特别喜欢。记得考上师范那年,妈妈特地为我添了一套新衣服,她很快就做好了叫我去拿。永远记得那天她脸上荡漾的笑容,如水一般清澈,夸我真是好样的,当上了村里的状元女。
随着经济的发展,衣服面料由花洋布上升为的确良。的确良摸起来滑溜溜的,有下垂感,在那个年代曾风靡一时。各种颜色的的确良衣服,我独喜欢白色。一个夏天,两件同样的白衬衫,一洗一换。别人都说,女孩子穿得太素雅了,少年老成,不好看,多穿些鲜艳颜色的才像个小姑娘,可不管谁说都没用,依旧我行我素,两件白色衬衫被我穿得磨出了洞也舍不得扔。
工作四年以后跟先生订婚,那时我们老家有订婚的风俗,女孩子不订婚是不可以结婚的。人家的女孩订婚时可得一笔彩礼,我的订婚就只有一枚小戒指,一件块的确良布料。订婚是喜事,红色表示喜庆,我虽然喜欢喜庆的红色,但红色衣服绝对是上不了我身的。但大人们不同意纯白色的,最后两相妥协,买了一块间有红花的白底子布料,不知道是有心珍藏还是不喜欢花色的衣服,至今那块花布还压在箱底,终究成了珍藏品。
生了女儿以后,体型发生了变化,开始发胖,再加生活的忙碌,白色的衣服很少再穿。穿衣的风格由清纯转向深沉,一年四季,所穿衣服基本上都是黑色。进入四十岁以后,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生活的节奏也慢慢舒缓下来,体重一不小心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大家都说,年龄大了,穿亮丽一点的衣服,看起来年轻一点。在别人的怂恿下,也曾买了一两件色彩鲜艳的衣服,可是买回来后,穿在身上觉得怪怪的,怎么看都不入眼。最后,这些衣服不是退了就是被打进了衣橱的“冷宫”。
当今,女式服装越来越漂亮,无论款式还是面料,多姿多彩,眼花缭乱。而我,还是只买属于自己风格的衣服。就像我的头发,这么多年基本上保持一个长直发的发型,生女儿的时候剪短过一次,也烫过一次卷发,但感觉那不是真正的自己,后来迅速回到原样,再也没有变过。前几天天热,就把头发扎高束成一马尾巴,同事们都说扎起来年轻了很多,让我就那么扎着,固执的我第二天又放下了头发,依然回到老模样,就算老气也老得踏实、老得舒服、老得顺眼。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公鸡的选择》,讲一只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生活中,我们要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适合自己的才是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