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我们还会想念康复村的村民吗,和村民可以有什么样的联系?2014年毕业的营员阿虫和大家分享他毕业后定期回村的思考和感受。如果心中有牵挂,出发吧。
从2014年大学毕业后至今,每年春节我都会去广东河源龙川南龙麻风病康复村访村,很多朋友都问我怎么能做到每年都去?最近我也想了这个问题,于是记录下这几年回村的心路历程。
首先,说一说我和龙川南龙麻风病康复村的缘分。第一次踏进这个村子是2011年我读大一的寒假,以家工作营营员的身份来参加志愿者活动。我们二十多位营员和康复村里的伯伯婆婆们一起生活十多天,期间我们一起做了铺路、除杂草、修院子等小工程改善村子环境,跟伯伯婆婆们一起大扫除,一起做生日会、新春表演会的娱乐活动,一起做饭吃,每天的闲暇时光都和伯伯婆婆们一起聊聊天。伯伯说,与平时相比,村子里这十多天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活力和热闹的气息。
当时南龙康复村还是黄土瓦屋,住了八九位老人,都是麻风病康复者,治疗好之后没有回到家乡,一直住在这里。我们一起相处了十来天,慢慢地,我不知不觉对这里产生了感情,最后一天要离开的时候,我们和伯伯婆婆们都是满满的不舍。回去后,我一直惦记着这个村子和伯伯婆婆们。之后几乎每个寒暑假我都回来这里参加志愿者活动,每次回来这里都像是回家一样,每个角落都是那么亲切,伯伯婆婆们都那么可爱可亲。慢慢地,这个村子就成为了我心中的挂念。
回想下来,我整个大学的课外生活基本上都与康复村息息相关。虽然说我是去做志愿者活动,但我意识到这些经历对于我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也在这里慢慢地长大,慢慢地改变,这里就像我的一个家。在这里,我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和我的爱人也是在这里认识,这里的伯伯婆婆们在我心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对于这里,我内心是非常感恩的,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机会有时间,我都想回来这里看一看。就算毕业了,也想着每年至少来一次,只要这个村子还存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村子就没有人住了。
大约是2013年,当地政府给村民新建了一层平楼,我们都感到高兴,伯伯们都住上新房子了(下图)。
毕业后这几年,内心真的非常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子里的伯伯婆婆们相继去世,最近这两三年只有袁伯一个人常住在村子里,还有老刘伯回老家住了。有时候我也庆幸自己还能有时间每年回来看看,因为真的不敢想,不敢往后想,只希望袁伯身体健康,他现在已经80多岁了。
还有比较欣慰的是,村子的生活条件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图),出村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袁伯住的房间装上了空调,也有了彩电、冰箱,这些改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关爱和支持。这两年来看望袁伯的人也越来越多啦,有社会组织,也有像我这样挂念着村子的老朋友。还有令人开心的是,最近几次见到袁伯,他的精神状态都很好,虽然有高血压,但他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
现在每次回来这里,真的就像回家一样,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村子离我老丈人家不是很远,基本上我们是在过年前后回来一次,就像家人探亲一样,给袁伯置办点年货。每次知道我们要过来,袁伯都会早早泡好茶,在院子外面等着我们。最近几次我们带上孩子一起去见袁伯,他看到孩子很开心,我们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对于我来说,这里已然成为了我心里的一个羁绊,保持平常心,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这让我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时间荏苒,希望这个家我还可以回来很多次。
作者:覃海洪(阿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