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
对于很多幼儿来说,如果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或者小木屋,真是一件让人既有安全感又兴奋快乐的事!他们能够以其为据点,向周边不断延伸展开想象,去创建一个多种角色、元素或者干脆把自己也融入其中的,丰富多彩的小世界。
本期自然美育以手工活动为主,所以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但是场地附近需要有能够捡到较多落枝、采集到野草野果等的林地为最佳。 于是我们一行五组家庭,带着五位可爱的五周岁左右的小女孩,再次来到杭州江洋畈生态湿地公园。
活动目标
一、亲近自然,感受不同种类树枝的触感、质地以及多种植物叶片花朵果实的形态、色彩等。
二、通过搭建一个小鸟窝或小木屋,了解线条构成平面,平面又构成立体模型的过程。
三、精细运动能力。
四、自由发挥的想象力。
准备工作
一、鸟窝或小木屋部分:树枝、超轻黏土、装饰用植物叶子野花野果等。
二、锡纸小鸟部分:厨房锡纸、彩色手工纸、双面胶、少量超轻黏土和硬纸片。
三、安全用品:防蚊液、湿纸巾、创可贴
一切就绪,出发!
当我们来到江洋畈一处凉亭,我拿出事先做好的一个小木屋作为让孩子们观察的范例。首先,观察一下这个小木屋是由哪几种材料组成的?回答是树枝和超轻黏土。其次,观察小木屋的底座是什么形状的,由几根小树枝组成?回答是正方形,由四根小树枝组成。接着,观察小木屋的侧面,每个侧面都由三根小树枝叠加构成。最后,观察小木屋的屋顶,让小朋友数一数是由八根树枝组成,它们的一端分别粘在四个屋角和四面侧壁的上边中点处,另一端则全部合在一起用黏土固定。
观察完了之后,我开始动手做操作示范。不过示范的时候没有继续做小木屋的造型,而是稍稍改变了搭建的造型:在第一层四边形框架与小木屋做法一致的基础上,第二层用稍短一些的树枝围合成的四边形,比第一层稍小一圈;第三层比第二层再小一圈。。。依次递减,层层叠加,直到形成一个类似于倒扣着的碗状的小鸟窝,封顶。最后把它翻过来,就可以在窝里铺上植物的叶子,并布置上自己喜欢的装饰物了!
此时,在孩子们面前就有了两种造型的范例。允许她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造型,亲自去林地收集材料,动手搭建。有两名孩子选择制作小木屋,三名孩子选择制作小鸟窝。选定之后,就开始行动吧!
收集完材料之后,回到凉亭“大本营”。首先,筛选一下刚才选取的树枝是否合适。过于弯曲或松脆的枝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与笔直、坚固的枝条对比一下,弯一弯、折一折,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然后,参照范例,将枝条折断成适当的长度(较粗的枝条需要家长帮忙折断一下),用超轻黏土作为粘合剂,围合、搭建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是六周岁以上或者有类似搭建经验的小朋友,建议他们可以事先估计好至少需要用到多少根树枝,就粗细长短做个大致的使用规划。而对于较小的或者没有太多经验的孩子,可以让他们一边观察、点数树枝数量和排列特征,一边进行搭建。
“工作”开始,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她们尝试着使用各种长短、粗细的树枝组合,小心翼翼保持平衡地、搭建一个由平面逐步叠加形成立体的模型。她们有的是像我示范时一样,将树枝两两叠加上去构建;有的选择先用树枝围合成三到四个平面,最后一次性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立方体。无论什么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实践,相信蕴藏在几何中的那份平衡与协调,她们都会有所感受和体会。
搭完小木屋和鸟窝造型后,孩子们又兴致勃勃用采集来的树叶、野花、野果等做起漂亮的装饰来。
待装饰完成,又紧接着为里面制作、入住她们心目中的各种小精灵:超轻黏土小鸟、鸟蛋和小人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经过中午在凉亭里的野餐及短暂休息,接着,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制作锡纸小鸟。
首先,我拿出厨房锡纸。这个有些小朋友认识,知道是烧烤或者烤饼干时会用到的纸。不过当看到我用锡纸制作的小鸟范例时,还是很好奇,拿过去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探究竟。
于是,我分解步骤做示范:
首先,裁剪出三张边长大约30*30㎝正方形的锡纸,取其中两张,分别捏成一个略小(捏紧实一点)和一个略大的椭圆形。接着,用第三张纸把这两个椭圆形按照小鸟的头和身体的大致形状位置,包裹起来。然后,整理一下整体外部轮廓造型,并用最外层的纸边缘捏出小鸟尾巴的形状(可长可短)。由于锡纸比较软且薄,反复折两次就容易破。不过包裹在里面的部分破了也没关系,捏紧了还可以继续用,所以鼓励小朋友多多自己动手尝试,锻炼手部力度的掌控能力。
第二步,用双面胶在锡纸小鸟的表面从头到尾一圈一圈缠绕起来。
第三步, 撕纸。这是一个很多小朋友都热衷的动作!不过为了撕出小鸟羽毛尖端的蓬松自然卷,可以示范给小朋友看:尽量斜着、快速地撕出一个长三角形,这样撕下的纸片末端会自然带着小卷。彩纸的颜色不用太多,选择两三种自己喜欢的即可。然后专心地去撕吧~~
第四步,将之前缠绕在小鸟身上的双面胶表面一层撕掉。将撕好的纸片,从小鸟的尾部开始一片片贴上去。从尾向头而不是从头向尾的顺序去贴,可以保证每一层羽毛的根部顺势掩藏在前一层羽毛的下面。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操作更方便顺手,制作出来的效果也比较美观。
第五步,查漏补缺。检查小鸟的全身,可能还剩下一些露出锡纸的小空挡。再用双面胶或胶水补贴一些小纸片上去,完善一下。这样别人就看不出来这小鸟羽毛覆盖下的秘密啦!
第六步,用超轻粘土捏一个尖尖的小嘴,粘在小鸟头部;再用硬纸片剪出两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剪出锯齿状的小爪子(剪细小的地方,较小的孩子需要家长协助一下),粘在小鸟的肚子底下。
好啦,完成!好好欣赏一下诞生于自己手中的漂亮的小鸟吧。无论是停留在小木屋顶上还是在小鸟窝里,它们都是继续创编心中小故事的好伙伴!
活动总结
由于在搭建好小木屋或鸟窝后,有的孩子依旧十分热衷并专心投入地用使超轻黏土继续创作周边角色,而没有选择跟着我做锡纸小鸟。没有关系,选择自己喜欢的并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也无妨。最终,每个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于是,除了主题中的造型以外,我们还额外收获了锡纸黏土小鸟和住在小鸟窝里的公主姐妹俩!
延伸部分
如果当你读到这里,也想带孩子尝试制作这些小玩意的话,可以继续往下刷屏~~
由于一人带领多名孩子在外活动,有时间、场地、孩子个性以及经验程度不同等客观条情况存在,所以有时难免会适当简化体验过程,而追求导向目标结果。但我还是乐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心目中关于手工活动理想状态的设想:
首先,像小木屋或鸟窝这样可以直接看清全部组装材料或零部件的手工作品,就鼓励孩子自己去观察、去准备所有可能要用到的物料,家长要做的就是带他来到一个资源充足又安全的自然环境中。
第二,所有范例的尺寸,甚至造型仅仅作为参考,不是唯一标准。所有关于材料的数量、长度、粗细、质地、色彩、纹理等所谓的指标,除非孩子表现出特别茫然、无从下手,家长可以提示孩子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比较,但最终对材料的选择权全部交给孩子,做决定。而最终造型也可以由孩子自己决定,比如鸟窝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大孩子可以试试)都可以。
第三,按照上述两条,十有八九,短时间内孩子是很难完成作品的。但是家长要耐心地时刻保持“我是一名旁观者”觉察之心。给予他们充足的反复试验的时间,以及充分的试错的机会。除非孩子出现明显的挫败情绪或者提出强烈要求寻求帮助的时候,家长再变为孩子语境中的“参与者”或者“游戏中的一员”,给予积极的回应,协助孩子从方法、思考角度等方面进行改善,尽量避免自上而下地“指导”甚至直接告知答案,否则你会很快被孩子带进“不得不替TA做”的沟里,哈哈。
第四,一次做不成功、分多次完成或者做得不灵巧不美观,都没有关系。只要是孩子自己动手体验过了,相信他们在下一次或重复或继续,或者干脆换一个项目进行时,都会变得更加有经验。只有站在丰富的体会与经验之上,才有可能激发起更多富有创造力的灵感。
阳光、空气和爱,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恰恰是无价的。珍惜每一个舒适少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