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发现其看市场的视角是较为奇特的,分别从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市场进行了描写。
我看完之后,对市场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分享给你。
1 均衡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均衡的定义是两种相对的作用力、力量或影响之间产生平衡状态。有静态的平衡也有动态的平衡。
在市场中,实现的均衡常常是动态的。某些因素使得供需之间的关系失衡,买卖双方会对其做出反应,然后重新达到均衡的状态,体现出来的就是市场的有效性。
当市场失衡的时候,就产生了低风险高收益的可能,体现出来的就是市场的无效性。
不过这样的失衡往往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在信息得到充分反映之后,市场会重新回到均衡的状态。分级基金套利就可以看作是失衡的例子,但也正因为套利资金存在,其往往又会快速地回到均衡的状态,也就是折溢价差缩小到申赎费用以下。
可以说,从长期来讲,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但是从短期从局部来看,市场又常常会出现失衡。
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说,在收益和风险之间,也有一种线性的均衡关系。如果想要获得巨大回报,往往意味着承担更多的风险,想要降低风险而谨慎投资,往往收益率又会有所下降。这两种情况是均衡的。
2 变化性
生物的个体会发生随机的变异,自然环境也会发生改变,结果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如果用生物学来类比市场,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这样的图:
和生物学类似,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策略,就像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一样。而去执行这些策略的人,就是每个物种的个体。市场中每一个交易员,都会根据自己的策略进行不同的买卖行为,正如生物个体会因为基因不同而出不一样的形体和表现。
每个人和组织的策略都要和其他所有人和组织进行竞争,失败的策略就像不适应的物种,会被市场所淘汰,最终只有胜利的才存活下来。那些即将被淘汰的物种个体,要么发生了基因突变和重组,进而重新适应了环境,要么就消失在历史中了。
策略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和调整,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市场的政策性变化带来的效果特别明显,自从IPO提速、对重组的监管加严,小市值策略在当前是不适应市场的。对此我写了两篇文章《曾经,我找到了投资的圣杯》、《小市值策略,也许,还能用……?》进行讲述。大量使用这个策略的资金遭到了损失,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人口的大幅减少。
为了保护自己的资金,我只好调整之前一直使用的小市值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然后就有了动态因子策略。该策略每天都在进行回测,发现最好的因子来选股,以变化适应变化。策略的具体内容见文章《动态因子策略,圣杯?》。
3 自组织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家在这里用资金进行投票。市场会对每个人投票的行为进行奖惩,本来每个人的行为是无序的,但因为奖惩的存在,都会趋向于奖励,由无序变成了有序。
我们所了解的各种投资的流派,其实就是各个自行创建的组织。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变得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精细度在不断提升。例如价值投资的各种估值方法、趋势投资的各种曲线图形。
大部分的情况下,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的相互作用是平衡的。但随着股价上涨,价值投资者卖出股票,而趋势投资者买入股票,趋势投资者相对价值投资者的比例会有所增加,然后把股价推高。这是一个以果为因的不断循环,市场中逐利的趋势投资者越来越多,价值投资者越来越少,本来互相平衡的作用力,在失衡达到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虚高的股价就会坍塌。
这样的临界点是自组织系统的内在特质,其导致的不稳定性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是什么导致了不可避免的临界点,然后躲开一些可能出现的雪崩。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止一之路
【参考图书】
书名:《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
作者: [美] Robert G·Hagstrom
译者:袁婷婷 / 贾宏杰 / 郑磊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86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