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你做俯卧撑,你可以连续做多少个呢?10个?20个?甚至100个?
好的,那么根据你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验,你认为俯卧撑的世界纪录是多少个?500个还是1000个?
统统都不是。1993年,一个美国人在21小时21分钟之内,做完了46001个俯卧撑,这个记录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
是不是很让人惊讶?
人类的潜能,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得多。身体对于客观事物的适应能力,也令人难以置信。这种适应能力,就算存在极限,也跟我们所认为的尽头差得远。
很多人在开始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无论多努力,也没法达到一个很好的境地,于是只好灰心丧气地放弃。
尽管我们没必要强迫自己努力成为那些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伟人、名人——除非你有这样的志向。但是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相信这对于我们人生而言,不会比登上月球这种事困难。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人都没办法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呢?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相应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必要性
刻意的反复练习,才是让自己牢牢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
好比学习英语,不管我们学了多少英语的知识,要是我们不开口锻炼,把脑海中的英语知识运用出来,转化为我们的能力,我们依然会说不好英语。
这个锻炼,就是不断把单词、句子和一些表达方式,透过不断重复的刻意朗读、背诵、阅读甚至主动开口说等方法,让其深深巩固在我们脑海里面,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因为知识只会停留在我们大脑的表层,而能力,则会深入骨髓般的永远停驻在我们脑海的深处。
外国人学习使用筷子,由刚开始的跌跌撞撞,到最后的得心应手,就是表层操作转化为深层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
所以我们想要习得一种能力,大量时间的刻意练习,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没必要一开始就自我限制,觉得自己做不来,认为自己没天分。天分只是帮助我们能够更快地上手,但想要获得一个好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刻意去练习。
杰出的那些人,都是在各种目的的练习中,花费最多的时间。那我们第一步,应该要怎么做呢?
How to do it?
走出舒适区
想要获得进步,当然首先要走出舒适区。这个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我们在舒适区感到放松,进去学习区会感到新鲜,随着学习久了,我们就会感到恐慌。因为我们害怕努力没有效果,领会不了其中的诀窍,或者害怕我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掌握技能。
所以,合理的方法安排,便变得重要了。有人监督指导当然最好,没有的话,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
但我建议,有了适合的方法之后,每天都要预留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用来坚持练习,拆分成早晚两次,尝试让自己走出舒适区,适应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不知道看了我文章的读者,有多少人每天坚持朗读文章锻炼口才。如果有,那么今天朗读了十五分钟,明天朗读十五分钟,到了后天,你就会发现那篇文章读起来顺溜许多许多了,基本上可以一口气不间断地读完。
这就是持续刻意练习的效果。
设定目标,分解目标
有了方法后,自然就要设定目标。
不过我们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时我们就要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关卡来击破。
例如提高口才是我们的总目标。那么三天把一篇演讲稿朗读完,就是一个分目标。每天读三十分钟,就是一个子目标。然后透过复述,用自己的话语把这些演讲稿的内容流利表达出来,又是下一个分目标。
如果你不想别人监督你的进度,你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行动起来。这个法则就是:一想起来,就做。
例如,想起看书,就立刻看;想起朗读,就立刻拿起文章读。千万不要留给自己时间去迟疑。一迟疑,你就继续拖延下去了。
当你的练习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你能力自然就会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正所谓“practice makes perfect”。你不断反复的刻意练习,你的大脑就会从陌生形态,慢慢变成熟练的条件反射。
一旦形成“肌肉记忆”,那么当我们再去做这事的时候,我们就能立刻接收到大脑的指令,给出反应,而无须经过一连串的思考。
想一想,我们用英语说“对不起”,是不是就立刻从脑海中蹦出来“I’m sorry”呢?因为这个表达式已经烙印在我们脑海中了。我们运用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无须思考“sorry”的中文意思到底是什么,或要怎么搭配说出来。
这就是刻意练习带来的条件反射。
不要忘了反馈
练习的过程,我们要注意对自己的练习效果进行反馈。
因为没有反馈,我们就不能因应自己的练习程度,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好像走迷宫一样,觉得遥遥无期,永远到不了终点。
例如你朗读文章的时候,发现有些字词字句比较陌生,那么先查字典解决掉,然后再去朗读,否则一开始就卡住,无论你多么使劲,这一段就让我们无法继续下去了。
或者你朗读的速度不够快,无法锻炼口腔肌肉的反应,那就适当加快自己的速度;口才的思维能力还不够灵敏,那就多做一些思维训练题。
总之,发现问题,离开正轨修正;解决问题,回到正轨继续练习。
于是,整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就是:
1.先对事情产生兴趣
2.制定目标,认真学习
3.全情投入,刻意锻炼
4.进行反馈,修正问题
5.保持练习,完成阶段性目标
6.到达终点
从量变到质变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故事。
传说有一个年轻人向陶渊明请教读书的秘诀。
那个年轻人很苦恼地向陶渊明说道:“我读了很多书,可以说天天手不释卷,但读来读去,总不见有什么进步。请问我应该要怎么做呢?”
陶渊明就带着这个年轻人,来到附近一块绿油油的稻田边,指着那一尺多高的稻苗对他说:“小伙子,你在这里看着那些稻苗,半个时辰后它们到底长高了多少!”
年轻人于是蹲在稻田里,看了大半天,眼睛都看酸了,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他不解地问:“这些稻苗哪有长高呢?还不是刚才那样子!”
陶渊明说:“是呀!你看不出它们在生长,但它们确实天天在生长,时时在生长。正如你读书,天天都在读,你也看不出自己有什么进步,但实际上却是天天都在进步。只有持续一段时间后,你才能体会到自己进步的效果。”
年轻人听了这番话,很受启发。
陶渊明最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愿你每天的刻意练习,会让你日有所长,年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