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独一无二的时光隧道里,人生的每一步都遵循自己独特的轨迹。好朋友是与我们有相似轨迹的人,相似的价值观,相似的步调,相似的爱好,两个人的时空隧道有了交集,于是成了朋友;如果交集够大够广,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要是足够幸运的话,两个人的时光隧道可以合二为一,于是两个人成为了彼此的知己,红颜,蓝颜,或者更好的,两个人做了夫妻,一辈子。但是,交汇的时空太多,融合的时空又太少,即使融合,早晚会有一个人的时间先走到尽头,于是世间便有了说不清的离合,道不尽的告别。
从心理学上讲,3岁之前的婴幼儿在内心无法确认有些事物的离开是暂时的,所以把玩具从他手中拿走或者妈妈离开他去上班,他有可能会嚎啕大哭,悲伤逆流成河。因为他以为自己再也得不到玩具,见不到妈妈了,他错把暂时的生离当作了永远的死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长大的孩子道不尽的才知道玩具丢了还可以再买,妈妈走了还会回来,于是可以平静甚至开心地摆摆手说再见。
因为知晓还能相见,所以无畏告别。可是如若不能再见呢?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高秉涵老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他在台湾是一个审判员,不得已判过一个逃兵死刑。这个逃兵是在国共内战期间,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抓去当兵的,慌乱中都未能回家跟妈妈说再见就随从部队颠沛流离;国民党战败后,又被迫随从部队逃到台湾,仓皇中也未能和家乡好好告别。到台湾后,这名士兵忍受不了日复一日的思念之苦,最后乘着轮胎当作救生圈欲游过台湾海峡给母亲送药。逃兵被逮捕后被判了死刑,换来了与母亲一生的分离。
从此,乡愁由浅浅的海峡变成了矮矮的坟墓。
动荡的年代,生离死别是一出常演的戏,没人能做得了自己的主,颠沛与流离。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个人命运不会因国家的动荡不安而如浮萍漂流不定。然而,告别却是人生永远无法回避的主题。就像《朗读者》第七期中,曹文轩先生说的那样:
大自然是在告别中完成它的季节轮替的。人类社会也一样,其实这个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是什么?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
四海八荒,世间万物都是向死而生的。嫩芽长大变黄离开枝头化作春泥更护花,父母操劳终老离去为儿女搭建成长的阶梯。也许有天我们夜里睡不着,回忆过往的时候,会发现生命中好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默默地悄无声息地不见了,没有好好告别就不见了,进而又看清一个残酷的现实:生命中现在拥有的人包括自己也终将不见,向死而生的我们每天都行走在离开这世界的路上,渐行渐远。
所以,珍惜每一个相聚的日子,每一段相守的时光,纵有一天,终需一别,我们可以没有遗憾地收好那珍藏的点点滴滴回忆,眼含泪水,面带微笑,好好告别。
我 是 开 始 熬 鸡 汤 打 鸡 血 的 分 割 线
毕业时同学分离,终老时亲人离世,这些告别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但也有一种告别需要我们勇敢地主动选择。
要与虚荣的杂念告别,面对更真实的自己;
要与幻想的执念告别,接受不完美的世界。
要与稚嫩的心智告别,成就更完善的自己;
要与黯淡的过往告别,拥抱更绚丽的未来。
只是无论被动面对,还是主动选择,告别都是痛苦而残忍的,但正如海子所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
谨以此篇送给需要跟稚嫩告别的爱幻想的自己,送给终将说再见却再也见不到的时空交汇的我们。愿你我都能珍惜当下,好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