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不是写得不合律,就可以称为“古风” | 旁社学诗班

我们已经讲过了近体诗,五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的写法。

古风呢,是诗体的另外一种形式。讲完古风,以诗体为脉络的写法的讲座,就告一段落啦。

也就是说,你可以理解为,诗体,除了近体诗,就是古风。就这两种形式。

但古风的说法呢,是唐人提出的。

唐人发明了格律体,将这种新型的体式称为今体诗,相当于我们现在叫作“现代诗”或“当代诗”的意思。

那么,近体诗之外的其他体式,统统称为“古体”。

这是以示区别的说法。

但是,后来人们在创作实践中,不写近体诗的时候,所写的诗歌的形式到底叫什么呢?

如果也按“古体”的叫法,就显得太笼统。

因为,唐人所定义的“古体”,包括了唐以前的诗歌的所有体式。

包括《诗经》的四言体,《离骚》的杂言体,以及乐府的五言体、七言体和杂言体,还有超越乐府的各种诗体。

所以呢,后来又约定俗成地,把《诗经》和《离骚》这两种特殊的体式给排除了。

专门指汉代到唐之前这一段时间流行的各类诗歌体式,并偶尔称为“古体”,也偶尔称为“古风”。而称为古风的时候,则有专指体式的意思,因而比较流行。

这样就好了,古风的范围就小了嘛。

所以,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古风就是那种不讲究严格的格律,不拘泥字数、句数多寡的,古而有之的那种诗体。

古风在汉代,其实已经成熟了。主要是五言古风,和杂言古风。

五言古风好理解,就是每句都是五个字,但句数不拘泥,可长可短。

最短的是四句,就是后来称为“古绝”的。但一般都是十句或十句以上。

长篇的古风,当然大家也看到的,像孔雀东南飞以及后来的木兰辞,都是叙事长篇。

杂言的古风,是另一种风格。里面有五言,也有七言,句式不整齐。这就叫杂言。句数上也和五言古风一样,有长有短。

最短的七言古风就是四句,也成为“古绝”。

五七言的古绝,分别被称为五言古绝、七言古绝。

但由于杂言的古风里面有七言的句子,所以大家还习惯把杂言古风叫做“七言古风”。

并且这个称呼更加流行。也就是说,当我们谈到七言古风的时候,你不要认为里面有五言,甚至五言占多数的诗,就不是七言古风。

这仅仅是一个习惯的称谓。

这样的话,古风其实就只有五言古风和七言古风这两种体式了。

其实,中国古代诗歌的体式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儿的事儿。比如一开始是两言、四言,后来突然就是屈原搞得四六七的杂言,再后来又是五言流行,直到七言出现。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发展脉络也交叉进行。

尤其七言诗,出现很早,但发展缓慢,直到六朝才有点规模,到了唐代才真正大流行。

发展最缓慢、最曲折的,就是七言诗了。

七言最早,被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啊,好遥远的。

当时汉武帝君臣玩游戏,一人一句联句,就是用的七言。

一人一句,还每句都押韵。

连缀起来,就成为一首完整的诗篇。这首诗现在还有,能看到的。

这种七言,句数较多,并且每句都押韵的诗体,专门有个名词叫“柏梁体”。

我说的每句押韵,是包括单数的句子的。后来人们写诗,很少每句都押韵的。

这种柏梁体,其实有点文字游戏的意思,但有些比较奇葩的人呢,就喜欢玩高端。到了唐代,还有人用柏梁体来炫技。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如果你方便,你现在可以搜一下杜甫老先生的《丽人行》,看是不是每句都押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并且还是一韵到底没转韵。

包括首句,都是押韵的。

但从汉武帝之后,七言诗就一直沉寂,很少有人写。

东汉的张衡写过,到了曹丕,写了一首《燕歌行》,也是七言。

曹丕的燕歌行,被视为七言诗之祖。但是要严格地说,应该是张衡那些七言诗才对。不过文学史都这么说,大家知道这个事情就行了。

曹丕的《燕歌行》,其实还是柏梁体。

曹丕这个大人物都写七言了,是不是七言就该大发展了呢?

其实还不是,真正的七言诗到六朝才有规模。

在汉代包括魏晋时期,最流行的体式是什么呢?

一个是五言诗,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但更有影响的确实杂言,也就是七言古风。

古风,和近体诗的最大区别在哪里?这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的。

首先,古风不讲平仄。

刚才谁问的柏梁体的平仄问题啊?你到底听课没有啊?看讲稿没有啊?

平仄是时候才有的?平仄的概念的出现,是在武则天时期才有的。武则天之前的人,谁能穿越去讲究平仄啊?

这是第一点,平仄、格律在古风那里是没有的。

第二点,就是句数不限制。你可能想到的句数,基本都可以有。包括全面的单数句的。

第三点,古风并非不讲格律、只讲押韵就可以成为“古风”。这个问题,要有历史观念才能理解。

要说,不讲格律只讲押韵,确实是古风的特点,但这么定义的话,就会给写不好近体诗的人找了台阶了。我写的不合律,所以就是古风。这是遮脸儿的说法。

古风,最核心的特点,其实在于“古”。

古,是一种风格,是文风,表现在用字用词,表现在叙述方式,表现在情感等很多方面。

为什么我说要有历史观念才能懂?

我说“古”之前,先说说“新”。

新,就是唐代近体诗的那些新特点。

哪些新特点呢?比如对仗、偶句。尽管唐代之前,也出现偶句、对仗,但用的还是少。真正把对仗发展起来的,是初唐的上官仪,到了武则天时期才定位格律的规矩。

因此,只要一多用对仗、偶句,就会显得“新”,而有近体诗的味道了。

另一点,就是炼字炼意。

炼字炼意从谁开始的?

是从曹植开始的。

也就是说,曹植之前,人们写诗是很随意的,并不在于字词的修饰,也就是说,不会故意去追求写得那么字词优美。

我们读诗经,大家就能感受到那种朴实。到了古诗十九首,就是东汉末年的,仍然是以古朴为主的。

曹植喜欢炼字,把句子写得特别漂亮,一时就成为时尚,很多人学,但都学不太好。所以都觉得曹植有文采。

大家看看“文采”这俩字,是不是就很显得炼字的意思啊?就是这么来的。在曹植之前是不太注重文采的。

所以,到了晋代的谢灵运,还说天下才有十斗,曹植独占八斗,我谢灵运占一斗,其余一斗古今文人共分之。

大家就知道曹植的炼字达到了什么水平,并且也是开创性的。

好了,曹植尽管影响大,但还算有一大批诗人不讲究这些的。比如王粲这些人,就依然写得很古朴。

而陆机、潘岳这些人延续曹植的风采,写得比较华美。

到了六朝时期,出现了齐梁体,以雕饰词句为能事,文风为之一大变。

再到唐初的陈子昂,开始反对齐梁体的华美文风,要求恢复到建安三曹时期的“古”味儿来。

也就是说,唐人认为的“古”,其实就是华美之外的那种古朴劲儿,这种“古”不仅仅表现在字词的古朴,还表现在诗歌本身的“风骨”。

风骨,是什么?就是气骨,就是有力度,就是曹操那种悲怆之气。

风骨还可以是其他有力度的一切风骨,比如壮美、壮阔、雄健。

总之,是和柔柔弱弱完全对立的那种诗歌内在的气质。

这样的话,六朝时期的那些靡靡之音,尽管也是唐人之前的“古体”,却不能被称为“古风”。

这个,大家明白不?

这种风骨来自哪里?不是特特地用大字眼、狠字眼可以做到的,而是来自对社会的宏大关注。

这种历史感、社会感、责任心,被带进诗歌,才能体现出“风骨”来。

所以唐代的古文运动,就把“讽谏”、“讽喻”、“讽刺”诗视为最具“风骨”的一种题材。

讲究诗歌的社会意义,政治主张,甚至诗文教化,恢复到诗经的风雅、离骚的愤怨那个程度。

除了“建安风骨”之外,稍后的王粲也很有力度,被称为“王粲风力”。

所以,我们写古风,你要从三曹,尤其曹操的诗,王粲的诗开始,要好好读,好好体会那种“古”味儿,体会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唐代陈子昂搞复古运动,走得比较极端,甚至学着写古里古气的古风。

但是,你要知道,一旦境界上去,就下不来了。

唐人,经过的六朝和初唐的那种新兴的风格的侵染,禁不住地就使用上了新手段,很难做到真正的“古”了。

更别说什么现在了,现代人读唐诗那么多,早在内省形成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和古风对立的。

所以唐人写的古风,尽管刻意回避近体诗的手法,但还是带有近体诗的一些味道。所以后人称唐人的古风只是唐人的古风,不是汉魏古风了。

回不去了的。

比如李白,那是陈子昂的铁杆粉,就很写古风。但是你看他的古风里,还是有律体化的影子。

这是时代风气的自然侵染,是逃不掉的。

这种新风气的古风,被称为新古风。

当然,这依然是两派,一派的刻意求古,一派是接受古风的律体化。

像白居易就接受律化,尤其白居易还开创了新乐府。

新乐府,其实就是古风和律诗的结合体。

那么到了元明时期,古风还在发展,又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体现在继续在律诗化的方向上前进。

直到清代的施闰章,基本就是用律诗的句子来写古风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古味儿的古风也一直保留着,并没有消失。

这基本就是古风的发展脉络。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古风一直是诗歌的主流形式,尽管他的地位不如律诗那么高。

现在很多人认为近体诗是诗歌的主流,主力,这是因为历代官方以及士大夫都把近体诗作为高雅一些的体式的缘故。

但从创作数量上来说,还是古风占上风。

古风,用后世的观念来分,可以分为歌、行、吟、曲等形式。

为什么会有这些称谓?

因为古风最早就是从汉乐府发展出来的,就是用来演唱的。

后来脱离了配乐,才成为纯文字的文体。但在名称上依然保留着演唱时代的痕迹。

歌、行、吟,实际上没太大区别。但曲,往往是指体式比较短小的古风。

当然也不绝对。

那么,古风的写法,除了字句力求古朴外,还要注意哪些呢?

我总结一下啊。

第一,尽量写稍长,超过八句,以便从外观上与近体诗区别开来。

第二,在叙事中,要详略得当,尤其用白描化的手法来勾勒,显得就古朴。

第三,叙述过程中,讲究层次感,几句一个意思,下一个意思又是几句。自然地按内容来划分段落。

第四,表达过程中,不要顺序直下,要有曲折,在转折的地方不要犹豫,不要担心读者跟不上,该转就力转。

第五,抒情方面,直抒胸臆,不要用景物来代替或比拟,这不是古人的手法。

第六,要注意的是韵脚。

押韵,如果押仄声韵,古味儿就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近体诗是平声韵的缘故。另外仄韵比较铿锵,有力气。

平声韵能不能?当然可以的,也可以写出力度来。这都不能一概而论的。

关于押韵,还有一点就是转韵。就是通篇不用一个韵脚,而是中途换韵,一次两次,甚至多次,改换不同的韵脚。

转韵的原理是什么?

转韵,是为了体现表达的变化。比如叙事场景改变了,比如心情情绪发生大变化了,比如有叙事转抒情了,或者有直接描写转为心理活动了。

古风在内容上,基本上就三种。

一种是叙事为主的。叙事一定要详略得当,有细节,但绝不啰嗦。有铺陈,但绝不累赘。

一种是抒情为主,喊喊叫叫,事件不是主线,甚至体现不明显。直抒胸臆的比较多。比如李白的好多歌行,就属于此类。

再有一种是夹叙夹议再带抒情的。叙议结合,这个要做得天衣无缝。不过古风往往是前面叙事,最后来一段诗人的感慨。如果司马迁写史记,最后来一段“太史公曰”。

不过,唐人之后的古风,表现手法就多了,多有对上面所言的突破,也不错。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一句议论都没有。这在白居易的新乐府的其实是比较少见的。他的新乐府多是有个议论的小尾巴。

今天我们的作业,大家看看,为什么好多人选择古风?

这是因为,表现较大主题,比较复杂的情绪,多重的场景的时候,律诗的容量就显得捉襟见肘,还没开始就结了尾。而古风则有足够的铺陈空间,和抒发情感的余地。

我们有的朋友,直接用绝句,甚至用五绝,不是说不行,但难度极大啊。基本上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你只写一个小角度,这样和古风相比,就显得单薄无力了。

我想说什么呢?

我们学了近体诗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还学了更为自由的古风,那么你要知道,各种体裁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你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要学会选择使用那种体式。体式本身,其实是自带底色的。

不能尽言。

到今天为止,我们就学完了流行的几种体式。今后的课程要转入高大上的领域,带领大家从诗经开始,一步步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来的,怎么去的,各个时期都有哪些特点,并且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特点。

同时,也让大家认识到,某种新的文学现象的出现,他的前因后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这实际上是进入的文学史的领域。了解文学史,对你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

喜欢学习这些知识的朋友,请继续听课,进入下一阶段。

【补记】忘记讲词的写法了,春节后先讲词的写法。诗词史部分,讲完词再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