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Alicization,认为作品应该遭批评,被批评的点也不失其普遍性。书中一个译者说刀剑神域绝不是起点中文的质量,事实上单看Alicization不仅没有比起点高尚,甚至在某些内容上堪比一部分耽美。不过是精简了详细的打怪升级数值系统又加上一些宏大命题增加作品思想含量的轻小说。
首先,作者拙劣的写作水准。文字轻浮缺少力量,涉及到冲突激化表达角色情感时不过是大篇幅冗长句子的多次重复堆叠的渲染铺陈。
第二,作品情节布置不甚合理。首先,在大篇幅描写Eugeo和Kirito宛若双子的前提下仍把Eugeo写死,虽然这样处理是必要的。在Alicization前半部分结束时,Eugeo和Kirito的目的已经存在明显分歧,多场战斗后Eugeo想要的仅仅是儿时Alice的灵魂,而Kirito想要的是现在这个清醒的具有强大反叛意识的Alice。如果不处理掉Eugeo,后续会很难办。其次,在Alice理论摇光强度可能不如Eugeo时就设定Alice为最强摇光。去掉作者后期对Alice摇光程度的强化,小Alice违规时是无意识的。她不过看到对面的骑士伸手而本能的招手做回应,没有考虑平衡不好会摔下去的可能性,更不知道身高加臂长加手长会越界,所以结果不是Alice自己能预料到的事情。也就是说Alice是在不夹带主观情感的情况下偶然且意外的打破了禁忌目录,然后被作者设定为最强摇光。再看Eugeo,一路上被Kirito引导鼓励和世界丑恶的真实所推动,真正以自己灵魂的力量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做出了去超越禁忌目录的决定,这才算作真正意义上具有能够反抗法律能力的人工摇光。即使作者强行设定Alice强大的神圣术天赋,也只能算做摇光在这个系统内的某种随机属性,与摇光本身的灵魂强弱无关,当然作者后期补加Alice听完Kirito讲述后自行破坏禁忌目录的剧情只能算作对不合理剧情的修补。第三,作者偏好把现实世界中Kirito无能为力的对手放进虚拟世界再由Kirito以游戏玩家的身份去打败他。夺取研究成果竟然让陆军中尉进入虚拟世界,Alicization后半部分保卫战设定简直是不忍直视,设定本身仿佛降低了年龄维度。第四,尽管作者有意避开了他开设的宏大命题,我们确实需要思考一下,如果确实存在Alicization这样一个假想世界,其中的文明会不会如作品一样发展。在最高祭司能力强大但不绝对,社会各阶层利益存在明显冲突,外忧内困时,建立这样一个恐怖的中央集权制文明。
第三,内容上擦边球两开花。一方面标榜作品思想深度的人工智能的现状、前景、存在意义、伦理,轻轻擦边一笔带过,有涉及但不深入,宛如蜻蜓点水,没有实质性的思考,更何况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Kirito以感悟的形式说出本身就缺乏说服力。另一方面令人不适的内容泛滥,而且这些限制级内容并不是所谓的真实,而是十足的为了恶趣味而恶趣味。比如连续四部分出现的对萌妹子的强奸,可能作者认为大多数读者对萝莉都有些非分之想,这份人性可以化为市场去挖掘。比如Administrator电击Cardinal时,对每一次折磨的电击精致到可能令某些人痴迷的,从电击形式到电击部位到电击损伤情况甚至Cardinal的叫声进行的精细刻画。比如元老院里被当作猪狗饲养的元老们,仿佛20世纪的包身工而且连包身工还不如。比如Eugeo变成剑后不断用Eugeo剑来称呼,时刻提醒读者不要忘记这是一柄本来是人类的剑,断掉后还要描述断开的惨状。全部是看起来仿佛表现了世界的丑恶的真实,但其实真实世界根本不会像这样去发展,纯粹是作者本人写作恶意的投射。
第四,作者对Kirito的人设不能随Kirito心路发展而更新。比之Kirito,纯真的Eugeo更符合传统主角的特质,Kirito已经不适合作为简单轻小说的常见男主。尽管刀剑神域到Alicization才走过4部,但是Kirito早年寄人篱下,原生家庭虽未破裂但仍对Kirito具有负面影响,比如现实中拒绝与同龄人交往。14岁进入SAO性格全面展现,不断重复出现的自卑、脆弱、敏感,长期独行抵触社交抵触加入公会。在某种程度上,SAO可算做Kirito的第二个原生家庭,尽管现实中Kirito的家庭长期存在隔阂疏离感但仍具有家的温暖,但是在SAO则是直接感受世界的伤痛与束缚。思考生存、竞争、人性,克服人性得以生存而成长成熟。SAO加速了Kirito的心路历程发展,让Kirito更快的体会到世界的残酷,更快的洞察人心、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在ALO中直面社会阶级撕裂,直面这个资本参与下资本为所欲为的世界。在GGO鼓励Sinon克服胆怯、童年阴影又是Kirito对自己自我超越过程的追忆。一路走过,将这足够成就少数人伟大而卓越的不幸都体验了,何况Kirito早熟、思维能力强、共情能力强,就像Kirito在Alicization中和Alice说的自己还勉强处在发育期,但Kirito的人格已经无限成熟且远比一般人强大,绝不会是Alicization中随便否定自己且不断重复无意义的消极的热血动漫男主人公的人设。仿佛在刀剑神域中成长的不是Kirito自己而是作者的恶趣味,而作者对于Kirito的印象仍停留在和14岁的Kirito相遇的正午。
以上建立在SAO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讨论,但是很遗憾它只是量产的文娱产品,文学性并不是它的主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