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自诩是理科生,事实上我大学读的文科专业,但是我却对数学有一种迷之热爱。很惭愧,在做编辑之前,很多具体的数学公式忘得差不多了,很多题目也都不会做了。但幸运的是,做编辑期间,领导给了我做数学书的机会,这些书不但让我拾起了那些丢掉的知识,而且,这个过程中建立的数学思维方式,也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1、先确定可行性,再求解。
每个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家们经常研究解的存在性和求解的可能性。这种思维模式对我影响很大。每做一本书,都会考虑怎么做才能让读者更喜欢,确定了方向,在着手去做,就会事半功倍了。找工作也是一样,先确定自己能做什么,确定自己想要的职位,再去投简历,面试。
2、把眼光放远一点。
在做《写给所有人的极简统计学》这本书的时候,里面提到了微积分。学过微积分的人肯定都知道,求解微积分需要用到导数。在一个小的区间,导数对函数值的影响不大,是“无穷小”。但是,一旦离开了这个区间,“无穷小”就变成了“无穷大”。生活中同样的道理,我很少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更关心一件事将来的发展趋势。将眼光放远一点,更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走的路。
3、相关关系的有无与强弱
强正相关和强负相关往往意味着局部成立的关系。知道这个道理,工作的时候就会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效率也会很高。很多人建立了弱正相关和若负相关的模型,看起来懂得很多,其实深究起来就成了不相关关系图。
4、数据与变量——变中求不变
找规律是数学家特别喜欢干的事。我发现,要发现规律,其实就是要变中求不变。在做《写给所有人的极简统计学》这本书的时候,里面有对“N数学班的突击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不同的操作,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特征,也能发现不同的规律。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通过发现规律去找更便捷的方法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5、分类与变换
在做多项式的展开和配方法时,我就在想,其实数学就像是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就可以借鉴之前学过或者将来要学的知识和经验。而我们在工作或者学习中,也是将一份工作进行分类,然后去借鉴自己以前学过的或者向前辈讨来的技巧去解决问题的。
6、代数“x”
代数,在解决数学题时,我们往往会设置代数“x”,假设有这么一个数可以解决这道数学题,通过推理演算,我们得出“x”代表的答案。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也是这样,在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会假设一个方案,然后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推算,不同的是,这个方案带来的有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从而验证了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一个数学结论能否成立,关键是给了什么前提条件。现实中,我们的很多理想无法实现,其实不是你的能力不够,而是前提条件不满足。这个时候,聪明人往往会把很多的精力放在构造条件上。
7、概率
没有绝对的真理。很多人喜欢十全十美,追求绝对正确。对于我们编辑来说,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在做完《一本小小的紫色概率书》书后,我觉得,我们必须学会用概率思维,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么想:这个方案在理性上也许可行,但是结果不好;反之亦然。而要想得到正确的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方案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
8、严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做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因为数学不同于文字多的书,个别错别字不影响我们对一句话的理解。就像做会计的,点错一个小数点就可能造成千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