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爱国之心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报国之志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爱国与报国的深刻内涵,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回望历史,爱国是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坚守;是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赴死。他们身处不同时代,却都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报国之志,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不朽丰碑。
进入新时代,爱国报国的内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用农业科学领域的创新成果,让数亿人免受饥饿威胁;到“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为了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从壮年走到暮年,把生命献给了科研事业;再到“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无数科技工作者以爱国之心为指引,以报国之志为动力,勇攀科技高峰,让我国在众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逢盛世,重任在肩。爱国之心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报国之志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化作脚踏实地的努力。我们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实现强国梦的征程中,让我们以先辈为榜样,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让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