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端午节的记忆,最重要的是粽子、其次是咸鸭蛋、划龙船。
01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都是母亲包粽子,那时候,外面没有粽子卖。端午节前2天,母亲就把粽叶买回家了,为防止粽叶干裂,她把大木盆洗干净,装上清水,把长长的粽叶展开,放在水里浸泡。以备用。
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取出早已经买好的糯米,倒入搪瓷盆用水浸泡,并嘱咐要泡一晚上。
端午节的早晨,吃过早餐,母亲便招呼我们干活。把家里的木头椅子清洗干净,将捆粽子的细细粽绳子,绑到木头椅子靠背最上面的横木上。再把泡好的糯米装盆,盆放到木椅子的坐上,盆里放几把汤勺,用于包粽子时,往粽叶里盛糯米用。
开始包粽子啦,母亲坐在木椅子边,教我们:
左手拿着粽叶的根部,旋转成一个三角形,倒三角,底部是尖的,上部是敞口的,用左手大拇指固定住形状;
右手从木椅子座上的盆子里,拿起汤勺,盛一汤勺米,倒入左手的粽叶三角形中,直到将粽叶口填得满满的。
放下汤勺的右手,赶紧帮忙把装满糯米的口用剩余的粽叶盖上,要用力盖紧,再拉过木椅子背顶端的细细的粽绳子,绕圈把粽子捆紧了,打上结。一个粽子包好了。
母亲包的粽子总是饱满的三角形,大方美观,那些歪七扭八的形状怪异的粽子,基本都是我们的杰作,母亲看了并不生气,她笑着打趣我们,“ 不错不错,四不像粽子,吃的味道是一样的。”
粽子是纯的糯米,不加辅料的,没有豆沙、红枣、咸蛋黄、肉类粽子的花样。
吃粽子很简单,粽子上锅蒸熟后,一股粽叶香飘满屋,急不可耐的我们,取出粽子,根本不理会母亲的提醒,“烫!” 拿一个粽子放碗里,太烫,就用凉水在粽子上冲冲,就像我们剥鸡蛋壳前用凉水冲一样。
打开粽叶,清香扑鼻,对着粽子的一角,咬一口,软糯可口,才想起来加上一勺白砂糖,或者,用筷子夹着糯米蘸白糖吃,蘸一下,吃一口,甜到心里啦。
吃原味糯米就是一种享受了,更何况蘸糖吃呢?瞬间的幸福感满满的。
02
端午节相联的还有咸鸭蛋。
端午节前家家都腌好了咸鸭蛋,女生们都学会了手工编织,用家里旧毛衣拆下的毛线,用打结的方式,编成两厘米大窟窿的网兜,可以装下一个咸鸭蛋。端午节时,同学们脖子上挂着编好的网兜,里面装个咸鸭蛋,课间饿了吃。
也有的同学是咸鸭蛋配粽子吃,一口粽子,一口咸鸭蛋。也许今天的咸鸭蛋粽子来自于这个灵感吧。
03
端午节是要划龙船的,小时候,曾经去汉江边看划龙船,人多拥挤,小小的我,总是无法站在前排,只能远观。或听大人议论,今年谁赢了,谁没有名次。对划龙船的记忆比较模糊。
倒是粽子因为自己动手包,从原料到制作过程,体会深刻,更有粽子的味道,清香甜蜜的幸福感,牢牢刻在记忆中了。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