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广州暴雨预警,大家都匆忙往家赶,我在回家的路上,无意间听到一位妈妈和儿子对话:“你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你怎么想的啊?”大概5岁左右的小男孩拖拖拉拉的走在旁边,不吱声。
“我问你啊,你当时究竟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那么做?妈妈平时教你的呢?”孩子不吱声。
“你说话啊,敢作敢当啊,你讲讲你当时的想法啊。”
“妈妈,我错了。”
“错哪里啦?"
孩子沉默......
插图:电影《仙境之桥》
我们经常不自主的想问孩子当时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理由,但是,有时候:
1、孩子常常只是太小,说不清,记不得。我们不是律师,孩子不是被告。强迫要他立马对刚才或者之前犯下的事情做交代、想原因,进而要求孩子道歉,可能往往我们得到的是他因为压力回答的答案。
2、给孩子讲道理、分析问题等等,只是教育的一个维度,你还有很多其他更有效的可做:言传身教的带动,加油打气的鼓励,故事与游戏的解读,家庭温情的滋养……
雯雯说
对幼童讲道理,ta能听懂的部分有限,不如,家长做出来示范给ta看,这样清楚明了的多。
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泰戈尔这首诗描述的一样: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Tips:看后觉得内容有用,欢迎转发给你爱的人~
-TED-
【徐雯雯简介】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讲师,多家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从事亲子关系、亲子情绪管理工作,个案咨询累计达2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