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同事谈到她的印尼之行被领导打趣。她自己调侃到,要是换了其他领导,不会就这么了事的。嗯,是的,在我们忙得连轴转的时候,她因为出国失联了。领导居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大发雷霆,我们都觉得结局特别有意思,我跟她谈起了谈判技巧里的不等价交换。为了把这个讲清楚,我今天又温书一遍。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是去年12月读的一本书,书里谈了12种谈判策略。今天谈到的不等价交换是其中的第6条策略:用不等价之物进行交易。
“将一方重视而另一方不重视的东西拿出来交换,就是用不等价之物交易,这是戴蒙德的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书里描述这种交易无处不在。我觉得在我的生活中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屡试不爽。比如,允许他看电视,然后他自己吃饭,诸如这类的。所以,这条看起来貌似不好处理的策略,我们在生活中其实用得得心应手。
背后关键的驱动力是四个字:无形之物。即除了金钱之外,对对方同样具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是尊重、友情、爱意、安全感等等。
书里面的例子是家族企业创始人出售公司索要天价,可能会因为保住商标名称等等被尊重的待遇愿意低价出售。同事也是用她对领导的尊重,换来了领导放任的自由。嗯,这是我们讨论的结果。
不等价交易的实质,就是发现对方的需求,这可能会与身体状况、心理、性格、爱好、价值观等一切事物有关。
前面说,我其实经常在生活中用这条和孩子达成共同协议。因为不等价交易在和孩子的谈判中的确极其有效,孩子们经常可以因为他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向别人妥协。(悲催地想了一下,为什么拐卖的人总是那么容易得手)。不过,孩子们也是很擅长利用这种策略的,其实我们也很容易因为我们的愿望向孩子的玩具妥协。想想还真是有趣。
不等价交易让双方都有利可图,可以改变在谈判中彼此争斗的局面。实现这一点,需要谈判者做到四个字:转变态度。转变态度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有些令人焦头烂额的问题非处理不可,为何不利用这些问题去创作机会呢?
我和同事因为失联这个事情还讨论了我们牺牲了奖金换自由的交易,觉得很棒。所以,如果年底你还在因为老板不加薪的事情不开心,不妨换个思路去谈判。比如,不要计较到底提薪多少,能为自己争取一些自由,有时间去干别的事情,是不是也是达到目的了呢?不管是算时薪还是算其他时间的额外收入,都有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