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时间/ 2016年12月21日
时隔多年,不知怎的,今早突然想起那年冬至,皑皑白雪、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冬日里的冬至,总觉得,北方的冬至比南方来得猛烈,来得激烈,来得热烈!
犹记得,那是我们上大一时,全班(其实也是全年级,因为我们那一届缩招)76个同学,人虽不多,可也算是遍布大江南北、横贯东中西三部,山东的、山西的、河北的、河南的、安徽的、湖南的、湖北的、重庆的、四川的、甘肃的、新疆的……后来在班主任和班委的推动下,决定冬至那天晚上不上晚自习,在大学东区食堂二楼“包场”,全班同学自己包饺子过节……
犹记得,那时的我,虽然生平只爱大米,颇有“无米不欢”的味道,总觉得没米饭的话,吃不吃也没什么要紧的。不过,那时,听到冬至包饺子,心里是无比期盼和激动的,我想,原因有三:第一,全班第一次除了扫雪、跑操、上晚自习、上课等的集体活动,应该会很有趣,毕竟有群有趣的同学;第二,还可以学包饺子,虽然手笨,不一定能学会;第三,过节,一起热热闹闹的,可惜冲淡冬日的寒冷……
冬至那天晚上,我们全班齐聚食堂,当然少不了正副班主任。那一次,真正见识了我那些男同学女同学的心灵手巧,在包饺子这件事上的“杀伐果决”,和面的,擀面的,剁馅的,游刃有余,场面凌乱中又井然有序,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那时,我才终于见识了那根短木棍——擀面杖的妙处。
三五成群围在一块儿包饺子的同学,说说笑笑,比速度,比手艺,比花色,比造型,看得我眼花缭乱,那时,我才发现北方女子的蕙质兰心之处,发现北方汉子也有颗玲珑剔透心,包饺子时,手法娴熟,左捏捏,右捏捏,捣鼓几下,看众还没有反应过来,精品就出现在眼前了,我就徒有惊叹和羡慕的份儿了。
对于我这类对包饺子一窍不通、什么都不会、手不灵光、眼不巧的人来说,倒显得不知如何“安放”和“处置”,本来有同学手把手一步一步教,可惜,徒弟太笨了,每次都要“师傅”救场,还引来阵阵笑声,反倒拉慢了大家的速度和进度,虽乐趣多多、心也有不甘,最后只好以失败收场了。后来,就揽了运送活,运送饺子皮给包饺子的同学,然后把包好的饺子运送给食堂大师傅……
一群人,聚在一堆,又是同龄人,总是笑料百出,一会儿,这里爆出笑声,一会儿,那里爆出惊叫声,放眼瞧去,不仅是手上裹了一层白白的面粉,有的同学,脸上、额头上,甚至耳朵上都有了,追过去的,跑过来的,抹面粉的,打闹的……场面好不热闹!这时的我们,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期,眼里心里都只有追跑打闹!
真正吃饺子时,男同学多的桌,肯定是你争我抢,互相逗乐,不过,也别有一番趣味。女同学,显得文静得多,亦有其姿态……
这该是最有乐趣的冬至了吧……
一直觉得,北方人比我们南方人更注重冬至,或许和天气有关,因此,冬至那天,我的北方同学们是一定会去吃饺子的,甚至一天吃饺子都无所谓,理由是“吃了以后,耳朵就不怕冻”……而我,每次,都是以不爱面食拒绝,怪不得,怕冷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