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步克、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课程笔记

摘要:本文档是闫步克、邓小南合讲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课程笔记。后续会不断更新。

参考书:《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

从早期国家到官僚帝国

参考书: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朝代 政治形态
传统贵族
秦汉 文法吏 / 儒生
魏晋南北朝 士族门阀
唐宋明清 科举官僚

爵本位 → 官本位
封爵 → 禄秩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

一、周代贵族制与爵本位

  1. 封建和宗法
    四代、大宗、小宗
  2. 世卿和采邑
    天子、诸侯王、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车:甲士3人,步卒72人
  3. 爵:贵族身份等级
    列国诸侯:公侯伯子男
    贵族官员:公卿大夫士
  4. 爵:礼制尺度

二、战国选贤任能

  1. 选贤任能
  2. 军功爵制
    二十等军工爵
爵级 爵称 田地 宅地
二十 彻侯 100顷 100宅
十九 关内侯 95顷 95宅
十八 大庶长 90顷 90宅
十七 驷车庶长 88顷 88宅
十六 大上造 86顷 86宅
十五 少上造 84顷 84宅
十四 右更 82顷 82宅
十三 中更 80顷 80宅
十二 左更 78顷 78宅
十一 右庶长 76顷 76宅
左庶长 74顷 74宅
五大夫 25顷 25宅
公乘 20顷 20宅
公大夫 9顷 9宅
官大夫 7顷 7宅
大夫 5顷 5宅
不更 4顷 4宅
簪裹 3顷 3宅
上造 2顷 2宅
公士 1.5顷 1.5宅
  1. 禄秩和官人百吏

三、秦汉以吏治天下

  1. 布衣将相和军功阶层
  2. 禄秩与以吏治天下
万石 350
中二千石 180
二千石 120
比二千石 100
千石 90
比千石 80
六百石 70
比六百石 55
四百石 50
比四百石 45
三百石 40
比三百石 37
二百石 30
比二百石 27
百石 16
斗食 11
佐史 8
  1. 封爵和赐爵
    二十等级爵制
    诸侯王
    列侯:王子侯、功臣侯、恩泽侯、宦者侯
  2. 秩:礼制尺度

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

一、儒家:仁政与民本

二、法家:法制与专制

三、道家:无为而治

四、墨家、名家、阴阳家

此起彼伏:战国秦汉的儒道法

时代 儒法道
先秦 儒法道
战国 秦
汉初
武宣 儒法
新莽
东汉 儒法
魏晋

一、秦政与法术

  1. 秦国的法治
    商鞅、韩非、赵高
  2. 二世而亡

二、修养生息与黄老无为

  1. 休养生息
    用秦制而不用秦政
    陆贾《新语》
    曹参
  2. 黄老无为
  3. 儒道互绌
    汤武革命?

三、独尊儒术与霸王道杂之

  1. 从黄老到儒术
  2. 霸王道杂之

四、新莽的”奉天法古“

  1. 奉天法古思潮
    董仲舒《春秋繁露》 “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
  2. 王莽变法

五、东汉儒法合流

  1. 经术与吏化
  2. 儒法合流

儒生、文吏、士大夫

一、士阶层的形成

  1. 历史早期的士
    成年男子→本氏族成年男子→贵族→贵族之末
  2. 战国士阶层
    文化贵族之没落者 + 平民之习得知识才艺者
    学士、策士、术士、食客
  3. 士阶层文化风貌

二、乐师与史馆

  1. 周代士大夫
    六艺:礼乐书数射御
    九能
  2. 乐师与儒生
  3. 史官与文吏
  4. 孔子教六艺?

三、儒、吏分化与冲突

  1. 战国秦汉儒吏分途
  2. 汉代儒吏的冲突

四、儒生文吏合流

  1. 文吏哔于朝堂
  2. 儒生文吏合流
朝代 士大夫
士大夫
战国 士人 + 文吏
文吏
儒生 + 文吏
东汉 士大夫

中古士族门阀

一、汉晋士族发展

  1. 士族的概念
    先秦士人→汉代儒生→东汉名士→中古士族
  2. 东汉士族的兴起
    官僚世家、豪强世家、文化世家
  3. 魏晋士族权势的确立

二、东晋门阀政治

  1. 王与马共天下
  2. 吴姓士族与流民武装
  3. 东晋门阀政治
    侨姓:琅琊王氏、陈郡谢氏
    吴姓:吴郡朱、张、顾、陆

三、中古士族制度

  1. 任官特权
    九品中正制
  2. 士族门第婚
  3. 标榜郡望
  4. 谱学繁荣
  5. 士庶之辩

四、南朝皇权的重振

  1. 刘裕与北府兵权
  2. 皇子镇要藩
  3. 寒人掌机要
  4. 武将执兵柄
  5. 政治僵局

玄学与名士

一、魏晋玄学

  1. 正始之音
  2. 玄学发展

二、四聪八达浮华案

  1. 四聪八达浮华案
  2. 由儒入玄问题
  3. 儒法联手抵制玄风

三、无为君主论

  1. 上古自然观
  2. 无为君主论
  3. 忠孝先后论
  4. 无君论

四、嵇阮陶三人谈

  1. 竹林七贤
  2. 嵇康
  3. 阮籍
  4. 陶渊明

五、魏晋风度与名士人生观

  1. 清谈论辩
  2. 重风神气质
  3. 纵酒服药
  4. 崇尚隐士
  5. 鄙薄政务

南北分途与历史出口

一、民族冲突与南北分途

  1. 少数族内徙与十六国
  2. 北方的政治变态

二、汉化胡化的曲折历程

  1. 十六国政治动向
  2. 孝文帝汉化改制
  3. 北周北齐的胡化汉化

三、专制官僚政治的重振

  1. 北朝政治结构
  2. 新兴政治文化
  3. 官僚政治复兴
  4. 南北实力消长

四、南北地位与历史出口

  1. 南朝化与北朝主流论
  2. 北朝的文化贡献
  3. 民族大融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