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
从福州搭早上的班机到了成都双流机场,第一时间便租车赶往都江堰。
从初中就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也是余秋雨给这两个千古文化圣地做的最好的广告词。
记得在初中的时候,看到这篇文章,都江堰,就在当时还不那么发达的网上找了关于这个千年工程的一些情况。虽然知道作为一个景点,没啥看的,但是作为一个惠及万代的工程,作为对李冰父子的缅怀,到了成都附近,不能不去看一下。
天气不是很好,阴雨绵绵 。虽然远眺目不及远,但是江水用隆隆的咆哮表达他对被人类驯服的 不满。
古代人类驯服自然的工程屈指可数,其间有多半是帝王的陵寝和恢宏的神庙,中外皆然。唯有都江堰,这一绵延千年与水的斗争,让人类在与自然对抗中有了一点正义的味道。
宝瓶口水势滔天。
宝瓶口,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开凿的一个口子,因它形似瓶口且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它能自动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灌溉的水量很是奇特。
因天气不好,上图为百度搜索的图片
离堆上的伏龙观,除了有一石锁江,中流砥柱的雄浑,也挂了满满的红色喜悦。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飞架岷江南北,横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通商要道。
清嘉庆八年(1803) 重建。邑人何先德倡建索桥时,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建桥时其妻杨氏出力不少,民间又称其为“夫妻桥”。景点规划其为天下第一情人桥
⁽⁽ଘ( ˊᵕˋ )ଓ⁾⁾
走到桥头的时候,忽逢小雨,于是便在桥头一间民俗的屋里躲雨,顺便参观民俗工艺品 。发现了有一个造纸的作坊,是供游客参观传统造纸艺术的 。
这个造纸馆里的造纸技术,按他们的说法也是属于蔡候纸的一种 ,现场有打纸浆,捞纸,晾晒的工艺展示 。没有经过漂白,捞出来的纸是黄色的 ,和平常书法练习的毛边纸非常接近 。
在这个造纸馆的背后,有一个靠近岷江的长廊 ,令人惊喜的是,居然没有游客在这里 ,不远处咆哮的岷江,反而凸显了这里的静。
都江堰景区旁边的南桥,是清朝光绪年间,丁宝桢用修缮都江堰剩余的经费修建的 ,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这座廊桥有水上画楼之称 ,“踩过南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很可惜,南桥前面的广场刚刚结束了一场舞台表演,因此没有办法拍摄到南桥的全貌 。
沿着古县城的城墙边 是都江堰古县城的古街,附近还有古县衙,还有孔庙,下着小雨,行人不多,倒是给这个古街染上了一种闲散的情绪 。可惜行程匆匆,没能在这里多做停留,穿过古城 就是停车场, 天色不早 ,直奔青城山后山 。
晚上入住青城后山的民宿。清幽的意境伴随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
6月20日
先贤总是能用最精炼的语言传递最精准的内涵。一句青城天下幽,便让清幽的青城山清幽的似乎不存在于这个世间。
如果说青城前山是道家第五洞天,那么青城后山就是我心里完美世界的后花园。
间有曲水流觞,亭台飞檐,青苔古桥,还有天梯石栈相勾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渡愁攀援
青城后山,在我此次的游览中,可以被归纳为“水、栈道、桥、亭”这四样主题。
水
水是贯穿青城后山游览路线的主要元素。从曲水流觞到翠映湖的如玉般碧绿都是青城山的水展现它“柔”的一面。故事里白素贞在青城山修道,应该也是如此温婉吧。
栈
青城山后山,有个龙隐峡栈道,是古时候西入金川驿道中必经之险道。古时候是木桩穿岩铺板,现为钢筋混凝土仿木重建。
龙隐峡这里山势异常险峻,左右两座山相距咫尺,下面便是深深的山涧。峡全长约600米,崎岖蜿蜒,如同隐龙未出于水。全程紧靠峭崖,绝壁处凌空架板通行,很多游客走到此处便止步回头了。
“曲径通幽处,竹林草木深”
碗口粗的树木搭建的栈道,走上去,可以通过均匀的缝隙看到脚下的溪水,清澈见底,又可以抚摸千年的苍翠,再炎热的夏天,这里都是凉的。栈道虽然是仿木的,但是爬满了青苔,丝毫不减绿意。
桥
《和李相公留守题漕上新桥六韵》白居易
选石铺新路,安桥压古堤。似从银汉下,落傍玉川西。
影定栏杆倒,标高华表齐。烟开虹半见,月冷鹤双栖。
材映夔龙小,功嫌元凯低。从容济世后,余力及黔黎。
青城山后山的石桥是一绝。沿着山涧,走着走着,不一会就能看到一座石桥。有几座可以看出来,是后来新建的。大部分的桥看着就有些年头了。最有趣的是桥上的雕刻栩栩如生的石柱。各式各样,有生肖,有动物,有各种果蔬,灵动异常。
青城山的桥,爬满了绿色的青苔,似乎这里的世界有一种力量,要把一切事物都染成绿色。灰色的青石桥,掩映在绿色的青苔下,仿佛是山涧中画出的一笔。
桥在生活中是有意向的,常常代表远方、思念、与世隔绝等等。青城山的桥仿佛从时间中走来,穿过诗词,带给你灵魂重重的一击,要将它千年来的故事一股脑儿说给你听。
那就听吧……
亭
亭也是停
青城后山作为自古金川要道,沿途多亭是一种需要。山路难行,常行山的人,就建了一座一座的亭子给来往的旅人歇脚。
这里的亭子和别处不同,灵动的飞檐、精美的雕刻、秀美的风景不是这里亭子的主题。这里的主题依旧是青苔,爬满了亭子的青苔;这里的主题是幽,渗透到骨子里的清幽,像是空气弥漫在你身边;这里的主题是自然,完美和周遭环境融合在一起。每当转过一个山口,或是爬过一段陡坡,你会很自然的觉得,前面应该有个亭子吧,于是抬头,那个亭子就以你想不到的姿态露出羞怯的一角,出现在你的视线里。这种体验,就仿佛自然的音律和你的心灵频率完美的契合了,就好像当时修建这个亭子的人就是你的上一世。这种契合到极点的感觉,让你做在亭子里歇脚的时候,甚至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也许,真的来过吧,那就歇一歇……
翠映湖
翠映湖几乎是我想来后山的全部理由。
在青城山后山的所有攻略里,必然提到的一个山上的小湖。说是湖,其实也就是一个较宽,较深的山涧。旁边没有路通行,要过去,必须做船。
坐船的行程非常短,来往就一班船,如果到了码头边,没看到船,你就在岸边呼喊,船家就会撑着船慢悠悠的过来。
山顶有一个小庙,台阶走到一半,听到连绵低沉的声音,我们还以为是庙里的和尚在做功课。结果一看,是商业广告……
好吧,一缕心香,供天地,道不外求。
后山上有很多的小动物,有幸拍了几个小不点,他们是这座山的精灵:)
临下山的时候,从身旁路过一个背着煤气罐上山的老者,瞬间将我拉回到现实。脚步并不蹒跚,反而却很踏实,头发虽然花白,双膝却稳定有力,老当益壮!
旅游旺季就要到了,祝上山的生意人有个好收成:)
6月21日
青城山前山,也就是大家说的正主“青城山”。在都江堰市附近。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小时候
第一次听到青城山,当然是因为白素贞。那时候还没有好妹妹乐队的那首歌“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
第二次看到青城山这三个字是因为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那个有野心没运气的“余沧海”。
第三次再看到青城山,就是文化苦旅。
青城山得名其实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
另一种说法是,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因古代神话传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而得名。后来,道都创始人东汉的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是意思相合。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但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于是后来就叫做青城山。
第二种说法现在比较多的人支持,因为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俱在,作为第二种说法的一种佐证。
前山和后山不同,青城前山道教文化非常的浓郁。毕竟从神话时代就有这座山的名字了。
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为丈人山。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道教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天师张道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教(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天师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这也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以一个宗教形式来到世上的起点。
道教的“道”文化,是可以追溯到上古,在汉初年,道教都是以一种思想和哲学,作为百家的一员存在。是张道陵将道的哲学文化和神仙挂上了关系,并且有了“教团”组织,奉老子为太上老君,作为道教的教主,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的经典。
说一个额外的,来青城山最终羽化登仙的张道陵的孙子,叫做张鲁,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方诸侯,后来投降了曹操的那个,在三国演义里也是有名号的人物。他有一本《太平青领经》也就是黄巾起义的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的张角的师兄弟。太平道和天师道是南北朝道教系统成熟前存在的唯二的两个教派,但是太平道自黄巾起义失败就消失了。
因此,青城山被称作道教发源地,是理所当然的。
青城山也是一代药王孙思邈修道的地方,这里供有药王的画像。
该处是重修的门洞,原先的已经在地震中损坏了
张道陵曾经修道的天师洞
朝阳洞是一个奇妙的建筑,他是一个天然的洞穴,可以容纳200多人。人工建筑了洞穴的外部建筑。这个位置向正东方,每日太阳升起时,太阳会首先照到这来,谓之紫气东来。古时候很多修道之士在这里结庐修道。
上清宫是青城山上最重要的一个道观,最早建于晋。上清宫三个字是老蒋的手笔。张献忠起义的时候,就在这里练兵,藏兵。
走了两天的青城山,最后这一句结尾最佳
道不外求
当然,反过来读,求外不道,也挺好,挺符合贸易战的基调。
6月22日
乐山市离都江堰市挺远的,不过四川修了一个旅游线路,车子沿着旅游线开,自然就能到乐山。
大佛并不正面对着乐山市区,大佛正对着江中的小岛,想要一览大佛全貌,需要江中做船或者到岛上远观。
不过天公不作美,下雨了。于是我们放弃了去大佛边上走楼梯的打算。只想坐个游览船就好,没成想,到了码头说,航运管理处通知,暂不开航,于是作罢,准备直接回成都。
收拾行装就要返程的时候,天气突然好转了起来,我们就按地图的标识,准备去乐山大佛正对面的江中小岛,从正面一窥大佛。
智障的百度,把我们带歪了,最后只能是看着地图自己找。
坐在江边,10元一个人的茶位费,有花生。看大佛,看拥挤的人群。也是蛮巴适的。
6月23日
成都杜浦草堂,已经成为了四川的文化圣地。茅屋可以被秋风卷走,文气长留浣花溪。
窃以为,杜甫草堂进门的这个现代风格的杜浦像,最有悲天悯人的感觉。很杜甫。
反而按照图册还原的杜浦像,缺感觉太普通了
很喜欢这一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陆游、黄庭坚和杜甫一起住:)
这是遇到的小小讲解员,落落大方,真的很不错。
看看这只鹰的小眼神,哈哈哈
宽窄巷,人实在多。而且多以高价餐饮为主,少特色,不喜。不过每间店铺都装饰的很有特色,作为逛街还是不错的。
一开始被这间餐厅有表演而吸引,门口装饰也是很漂亮,就进去消费了。
原是一富商为其女儿弄的香居,餐厅饮食还算可口。
恺卢,浓浓的民国风,记之
被改造成茶室的老宅子,我对里面的老匾很感兴趣,想走近一观,被告知有消费才能进,那就算了吧。
哈哈,丰盛的一餐。是商家为了揽客摆的一桌,供游人拍照的。是真货,能吃的。
6月24日
昨日游宽窄巷,今日游锦里。
总体上感觉锦里比宽窄巷更亲民一些,都是商业化浓郁的地方,如果作为市民,我可能喜欢宽窄巷,如果作为游客,我喜欢锦里。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武侯祠,明良千古。
功过难讲。
那天有小雨,于是顺手拍到了一个流眼泪的小铁人。是武侯祠大殿前面的香炉边的装饰。
红墙绿竹,小道通幽
在这里享受了下午茶,成都的绿茶和福建的绿茶差异很大。蛮喜欢成都的绿茶,可能是因为喜欢他们巴适休闲的气氛吧。
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在拍照的时候,老婆大人说不知道摆什么pose了,就面壁了一下。结果旁边几个拍照的小伙子说:“看,人家专业的姿势,我们学一下……”于是就有了两个买家秀……哈哈哈:)
在武侯祠也遇到了小小讲解员。这个讲解员稍有生疏,旁边跟着专业的讲解员,看来还处于实习阶段:)
6月25日
从成都回永州,最佳的交通方式是从桂林转动车。
早上8:40就到了桂林,虽然不下雨,不过太阳也在休假。
在象山公园外已经看不到象山了,就看看日月双塔吧……
东西巷步行街的地标,时至中午,游客不多。
桂林的东西巷是桂林王城边的古街,是桂林的“宽窄巷子”没有时间游王城,就走走这条小巷子吧。
做一个小广告,来了桂林两次,也在讲古堂看了两次戏,戏目全然不同了。内部装饰古朴典雅,剧目表演也是当地特色,非常值得一看。
讲古堂的内部装饰,中式典雅,很喜欢。一个天井的位置摆着几张桌椅,正堂的位置装修成了舞台。墙上挂着些老物件,配上灯光很有时间走过的感觉。
二楼是喝茶的地方,可以俯瞰院落。
6月26日
美丽乡村,勃勃生机
自家种的香梨
红砖房是家里的房子。家里原先的房子是和边上联排的土房子一样的构造。后来拆掉重修。
这是附近的邻居修的红砖房,也是20多年前修的了,有模有样,很漂亮。
家门口的小渠,是在建国初年公社时期修的,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喝水、洗衣、灌溉,都靠它。因此村民们会自发的维护好自己门前这一段水渠,让它保持干净。
现在只用来灌溉,浑浊了不少。
啦啦啦种太阳……
6月27日
自家后面的竹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夕阳西下,金黄色的玉米穗和绿油油的水稻田。
家门口不远有个铁轨。第一次来家里,当时是步行穿过铁轨的。后来村里修了水泥路,可以开车到村里了,那条穿过铁路的小路就没有人走了。这几年,那条路已经被大自然回收了。
没有光污染的家乡是依旧有星空的……
半夜蹲在三楼屋顶想拍星星,没有三脚架,各种拿凳子垫着。
村里的蚊子战斗力非常高,城市里的蚊子简直战五渣。我感觉自己是被抬起来咬的……:(
谁来救救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