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聊冯小怜。
想到这个名字,首先映入脑海的是李商隐的一首诗:“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中的“小怜玉体横陈夜”,更是让小冯同学在历史的故纸堆中留下了不少想象的空间,也让她的故事时不时的冒出来,在诸多男人中口口相传。
毕竟,“玉体横陈”,以及随之浮现的“被翻红浪”,总是会让广大男同胞的肾上腺激增。
这首诗个中蕴藏的典故,咱们随后再说。
(一)宫斗上位
其实小冯同学的身世和她的名字一样,挺可怜的。
她原来是北齐后主高纬皇后穆邪利的侍女,估计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为了生计被卖到宫里。
咱们都看过《甄嬛传》《宫心计》这些宫斗电视剧,都了解内宫是磨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本领的不二佳所。
能挺着活过前三集的人物,情商智商都是杠杠滴。
小冯同学也是一场宫斗的棋子,不过后来这颗棋子死地求生,活了。
这场宫斗的主角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和另一个妃子曹昭仪。
穆皇后原来就是一个女奴,她的上位过程也很曲折。能母仪天下的手里都有几把硬刷子,否则早就被大浪淘沙摧残成泥了。
高纬是北齐这个神经病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所谓亡国之君。但凡末位之君都有一些共性,比如昏庸无能宠信奸臣什么的,还有男人的通病……
对,你没猜错,就是好色。
这些毛病高纬一样没落全都占。
他唯一和别的禽兽皇帝不同的一点,就是他很喜欢音乐,尤其是琵琶。
《北史》说他“盛为无愁之曲,帝自弹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数,人间谓之无愁天子。”
看来他属于那种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乐天派。
后来他在国难当头时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穆皇后本来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过着幸福快乐的小日子。
不料一个叫曹僧奴的乐师为了邀宠,把自己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儿进献给高纬。
大女儿有个性不听招呼,被高纬活生生扒了脸皮(真残忍)!
小女儿深刻汲取教训让干啥就干啥,不让干啥就不干啥,做到了绝对听话确保忠诚。
关键人家还琵琶还弹的好,乐师的女儿嘛,有家传绝活,很受高纬的喜欢,被封为曹昭仪!
小曹的爹和兄弟也随之平步青云被封为王。
这一来二去,穆皇后感到受了冷落,地位岌岌可危。
怎么办?
左思右想,穆皇后想了一个大招。
这招叫作毒攻毒。
你不是喜欢美女嘛,我就大大方方麻溜滴送给你。
既显得我胸襟开阔不计较,又能分你曹昭仪的宠。
于是那段时间,高纬忙得不亦乐乎。
史书记载,什么董昭仪、毛夫人、彭夫人、王夫人、小王夫人、二李夫人等一群嫔妃接踵而至,把高纬乐的合不拢嘴。
可宠虽然分了,穆皇后发现还是不尽如人意。
因为她进献的这些女人都不是心腹 ,都一个个是白眼狼卸磨杀驴,成为跟她争宠的潜在对手。
毕竟僧多粥少,皇帝就一个,资源有限,都想雨露独沾。
怎么办,只有出大招啦。
于是我们今天的女主小冯同学隆重登场。
穆皇后推荐她是有自己的深谋远虑的。
第一,小怜很聪明,还带着点狡猾。史书上说“性慧黠”。
第二,文艺细胞泛滥,所谓“工琵琶,善歌舞”,标准的女文青,是高纬盘子里的菜。
第三,伺候人的功夫一流。有野史说,小冯同学擅长按摩,尤其是在脚上的功夫有独到的造诣,槌擂扳捏无所不会,压挠掐摁样样精通,指压功夫炉火纯青已入化境。
有过足浴经历的同学,你们都懂得。
第四,善于察言观色,忠心可靠,不争宠不专爱。否则以高纬那副好色的脾性,早就盯上啦。
小怜还有一个独门绝技。
有据可查,小怜的玉体是全自动天然空调,冬暖似火炉,夏凉如冰块,再加上身材曲线玲珑凹凸有致,还有在床上婉转承欢温柔似水的好性情。
真是萌萌的软妹子一枚啊。你想哪个男人能受得了这个诱惑?
果然,穆皇后把冯小怜进献后,高纬就彻头彻尾的被迷得神魂颠倒。
“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
这是什么节奏!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皇帝对妃子的宠爱啊,明显就是传说中的赤裸裸的爱情!
高纬陷入了爱情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对小怜的愿望更是有求必应过犹不及。
小怜要住在曹昭仪原来所在的隆基堂,可以!
小怜觉得原来曹昭仪的东西恶心,要全部都换掉,可以!
高纬让人把富丽堂皇的隆基堂挖地三尺重新装修了一遍。
对了,还没交待曹昭仪的后事。
有道是“世上只闻新人笑,不曾听得旧人哭”。曹昭仪已经被“诬以左道,遂杀之”。
高纬对小怜爱得风生水起如黄河泛滥,甚至连上朝的短暂时间都不舍得分离。
他把她带到了朝堂上。
大臣们上奏国事时,看到他们的君主仍然和小怜耳鬓厮磨在玩腻味,高纬这摸一把那戳一下不亦乐乎。
小怜视大臣们如无物,投怀送抱风致嫣然,把一本正经的朝堂当成了她的风月主场。
(二)游戏沙场
北齐的皇帝在这里放肆胡闹,危险却暗暗滋长。
当时另外的一个国家北周国力日益强盛,掌权者宇文邕心怀天下,对北齐生了吞并之心。
北齐这边天天歌舞升平游山玩水,北周却是虎视眈眈箭弩拔张。
高纬这人猜忌心很强,为了巩固政权,做了很多“自毁长城”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很多大臣莫名其妙的被杀了。
在所有被冤杀的大臣里,最令人叹息的就是斛律光。
这哥们可是北齐王朝军事阵营的半壁江山,为北齐立下汗马功劳。
可能有的同学还不熟悉,那我说一句诗,大家就知道了。还记得中学课本里的《敕勒歌》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窟,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耶律光的爹耶律金写的,牛逼吧。
无奈,再牛逼的部下也挡不住傻逼的主子。
高纬还是派手下一个叫刘桃枝的壮士用弓弦勒死了耶律光。
据说听到这个消息后,北周一把手兴奋的拍案而起,靠,等了n年,机会终于到了。
北周的军队终于入侵了。
在这两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小冯同学扮演的角色是不光彩的,当做红颜祸水的反面教材。
这里面,她活色生香的演了四出大戏,每一幕都精彩纷呈眼花缭乱,她的一举一动也让后人诟病不已。
第一幕戏叫“再猎一围”。
这天高纬和小怜正在三堆(一个地名)兴高采烈的围猎,忽然有十万火急文书送到,原来晋州快顶不住了。
晋州是军事要地,一旦失去,北周军队就会长驱直入,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纬的脑子还不算糊涂,他马上反应过来准备回军救急。
这时小怜同学出场了。
她撅着红艳艳的小嘴,对高纬颤声娇气的说:“皇上,您看这猎场里兔走鹰飞鹊起鹘落,极是热闹,咱们大老远好不容易来一趟,才玩一会就走太可惜啦,再猎一围吧?”
看着她红扑扑灿若春花的脸,高纬心里象既象喝了蜂蜜,又似灌了迷魂汤,什么军情大事、社稷江山,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能让小怜满意,就是天大的事。
旁边有的大臣急的抓耳挠腮吹胡子瞪眼,却不敢多说一句。
因为都知道这家子皇帝有神经病,说错话就会脑袋落地。
还有的听到“再杀一围”时,感到一阵阵的寒意自脚底板油然而生。
高纬的“纬”是讳啊。这可是大大的不祥之兆。
可是我们的高纬毫不在乎,只要小怜高兴,没什么是可以避讳的。他兴高采烈的下令:“来,再杀一围!”
导致的后果就是等高纬打完猎回军援助时,晋阳已陷入敌手。
李商隐据此写诗一首: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小冯同学演的第二幕戏叫做“对镜理妆”。
她自小生活在深宫大院,没见过战争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估计以为和打猎一样热闹吧。
她鼓捣高纬御驾亲征,带着她一起见识见识打仗的样子,顺便收复失地。
高纬就这样带着小怜来到晋阳,开始反攻。
虽然皇帝不咋地,但彼时北齐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给力的。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将士们挖了地道,晋阳城池即将陷落,眼看就胜利在望,一些将领都开始琢磨庆功宴喝什么酒了。
就在此时,他们忽然听到一个很怪异的命令:
“立即停止进攻!”
“什么?”
这个命令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我想当时的将士听了也会懵圈。
这是开国际玩笑吧,谁的脑子进水了?
莫不成会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然后他们看到了高纬那付神秘莫测而又傻逼的表情!
接着听到了皇帝发出的第二号指令:
“抓紧时间去把冯淑妃请来,朕要与爱妃宏大场面“共观之”。
攻城破阵这么壮观,没有小冯同学在一起共赏,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该是多么索然无味啊。
我不要这一个人的狂欢,我要和你一起欣赏这胜利的果实。
哪怕付出再大代价,哪怕将士血流成河。
这些潜在的危险都统统被高纬忽略不计,他的心里眼里都只剩下了小怜。
皇帝就是皇帝,再荒唐的命令也得执行。
这也是北齐士兵的悲哀。
小冯同学听到这事的反应呢?
也很奇葩。
《北史》记载:“淑妃妆点,不获时至”。
意思是小冯同学沉心静气,还在这梳妆打扮对镜贴花黄哩!
管你那边浪遏滔天,我自巍然不动。
你打你的仗,我化我的妆。
这心理素质可真强!
总而言之,当小冯同学收拾利落浓妆艳抹赶到现场时,人家北周军队已趁机堵塞漏洞修补屏障,城池又固若金汤了。
读书读到此处时,我甚至都怀疑是否小怜同学是北周派来的细作。
小冯同学演出的第三幕戏叫:“战场赏古”。
两军相持不下战事惨烈之际,她听说晋阳城西石头上有圣人留下的遗迹。
当时也算是名胜古迹吧,
一下子把小怜好奇的胃口给吊起来啦。
她要去游玩凭吊瞻仰,没准还要吟诗作赋。
女人的心思真是猜不透啊,这一出出的都是匪夷所思。
而这一切却都是史笔记录在案。
而高纬呢。
他的反应是极力配合。不就是游玩嘛,有什么难的?
他下令马上造一座桥,让小怜方便欣赏。
还担心敌人的弓箭伤了她,把专门攻城用的木头抽出来,造了一坐远桥。
不但造,还要速速的造,打仗的事不妨暂缓,满足小怜要求务必靠前。
负责这事的监造舍人还因为动作慢了受罚。
大桥造成之日,高纬陪着小怜登桥游玩,玩到半路,桥却坏了,折腾至深夜才回。
不知道北齐将士看到他们有这么个“顽主”会是什么感受。
小冯同学演的第四出戏叫做:“自乱阵脚”。
话说这一日,两军正对垒厮杀。
风鸣鸣,马萧萧,战场成了阿罗地狱,每个人都成了恶魔。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双方将士们杀红了眼,人一排排的冲上去,又一排排的倒下来。
鲜血遍野,残肢满地。
刀刃入骨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小怜估计是第一次看到这惨烈景象。饶是她再肆意妄为,也忍不住胆颤心惊。
面对北周疯狂的进攻,北齐东边的军队有些抵挡不住,往后退了一点点,但阵形未乱。
将士们仍旧在奋勇抵抗,士气依然高昂。
小怜的小心脏却受不了了,她纤手一指,颤颤巍巍的对高纬说:“皇上不好!咱们溃败啦”!
高纬的反应呢?
他好像和小怜事前导演好了似的,配合的天衣无缝,俩人妇唱夫随。
败了?
那还不赶紧跑!
就要拨转马头逃跑。
高纬手下并不全是糊涂人。
府仪同三司奚长劝阻高纬:“军队偶有退却,是打仗常有的事,没必要大惊小怪,您可不敢乱动,士兵们以您为旗帜,您一跑,这仗就没法打了!”
然而没有什么球用。
再清醒的头脑也挡不住溃败的心智。
看到皇帝带头跑了,北齐军队斗志全无,顿如鸟兽散。
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又经历一番波折,最终结果是高纬和冯小怜双双被俘。
被抓以后,高纬还是忘不了小怜。他颤颤巍巍的向周武帝请求把小怜还给他。
周武帝倒是很爷们,豪气满怀的说了一句话“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焉!”
很大方的把冯小怜赐给了高纬。
(三)香消玉殒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高纬被杀,冯小怜又被当成礼物,被赐给了周武帝的弟弟代王宇文达。
我们不得不佩服小冯同学的魅力。
在哪哪受宠,给谁谁都爱。
史书上说,宇文达是个好男人:“达雅好节俭,食无兼膳,侍姬不过数人,皆衣绨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正经人,却也陷入了小冯同学的温柔乡。
也是,哪个男人不喜欢人间尤物呢?即使有,也可能是遇到的诱惑不够吧。
代王贪恋着小怜,可能以前从未体会过这样风情的女子,如此的恣意放荡,如此的荡魂消魄。
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消耗在小怜身上。
小怜心中还是有高纬影子的,毕竟,那是对她真心的男人,无论他对世人、对国家怎样的荒唐,对她,他是动了情的。
女人心里就在乎这个。
有一次,她在弹奏琵琶时,忽然弦断了一根,触景生情,想起了昔日和高纬的千种柔情万般缱惓,顿时情难自抑,写了一首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日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从这首诗看,我们的小怜同学还是才貌双绝的。
话说宇文达天天和小怜腻歪在一块,也因此冷淡了原配李氏。
李氏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的特点就是太正经,放不开。男人一般都对这种女人敬而远之。
李氏忽然遇到小怜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子,一下子束手无策。
交锋了几次,便黯然败北。
女人之间的斗争也是无情的,有时甚至比战场还冷酷,明枪暗箭刀刀见血。
在这场情斗中,小怜最不该的就是没有见好就收。
或许在与曹昭仪的过招中,她学会了心狠手辣,以为给敌人出路就是让自己绝路。
也或者她自己没有安全感,就像溺水之人,宇文达就是她生存的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
而李氏,是她生存路上的绊脚石,必须踢掉。
所以她对李氏没有容情,毒招频出,几次把李氏差点置于死地。
毕竟年轻,她还不懂得风水轮流转的道理。
佛家有云:“善恶报应,祸福相承”。她的所作所为,为她以后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历史总是风云迭变,隋文帝杨坚篡权,北周灭亡。冯小怜又被作为礼物送给了李洵。
女人的命运在战争中总是不由自主,多少红颜娇娃就这样颠沛流离。
李洵在史书上的资料很少,和冯小怜的关系也很少涉及,但我想他本人应该是喜欢小怜的。
毕竟,那样的尤物,是男人都想要。
可是李洵的妈不喜欢。
因为上面提到的李氏是她闺女。
看到曾经折磨她女儿差点死掉的仇人成了儿媳妇,老太太乐坏了。
本来婆媳关系就是天敌,何况还有家仇。
于是折磨小怜的招数开始一一上场。史书上说:“令著布裙配舂”。
意思是让小怜这个曾经高贵的女人当了丫鬟,身上的绫罗绸缎换成了粗布衣服,每天舂米。
我想,这种折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落差。
当年有多高贵,现在就有多下贱。
世事炎凉,周遭人白眼相加,风言风语估计听了不少。
小怜最终不堪忍受,生活看不到希望,终于自己把自己送上了天堂。
可能在天堂里,她还会遇到那个对她好得无以复加的高纬吧。
最后用唐朝李贺的一首诗《冯小怜》结尾:
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
破得春风恨,今朝直几钱。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