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一个群里表达了对自己文章被收入和推荐的开心和激动,结果却遭到一群友的质疑和否定。于是就像一只刺猬一样瞬间竖起全身的刺,火力全开的保护自己,一字一句的与对方开始了语言上的华山论剑。
结果……没有任何结果,因为我选择退出了那个群,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观点不同又何须辩解,不如适时退出,潜心学习。
在这件事中,我和另一位群友没有输赢之说,只能证明我们两个的教养还没有达到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境界,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你说话的方式藏着你的教养”,通过这件事我真的觉得确实如此,一个人说话的方式是直接还是含蓄都侧面反应了你的教养。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是说话直接,这就是我的脾气。这话我并不认同,倘若你是小孩子,我可以理解为你是童言无忌,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吝啬于给别人,这样的你有什么理由让我相信你是有口无心呢?
就比如今天早晨,我就好像一个初入校园刚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孩子,满怀期待的拿着老师的奖励去找你,希望得到你的表扬和肯定,而你却说“这没有什么难的,不值得骄傲”,你是否知道在我听到你这句评语的时候,心里的难过悲伤?你又是否知道我倍受打击的感受?
中国有句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也许你是一句无心的话,但是被你伤害的人却需要暗自伤心许久,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否定自己。
有个朋友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天,朋友穿了一件新衣去上班,同事看着都觉得漂亮,物超所值。于是纷纷打听购买地址,正当朋友兴致勃勃的解说店铺地址时,另一同事走过来,用手摸着朋友的衣服评价道:“衣服不是纯真丝,不值这个价格,款式也并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穿。我和那家店的老板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那姑凉品行有点问题,初中就开始逃学、谈恋爱,是老师眼中坏孩子的代表。我也在她家店里买过衣服,但是衣服质量太差,价格还高的离谱。”等她一口气说完,场面瞬间陷入无言的尴尬境地,朋友心里也是异常气愤。
好的教养是让别人舒服,自己也不苟且。
我能理解这位同事的想法,在她眼里那个从小就是“坏孩子”代表的店主形象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她的脑海中了,所以无论店主做什么都被她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其实这位同事完全可以私下跟朋友说这些,这样既避免了当时场面的尴尬,同时又能体现自己良好的教养。
温暖的提醒,永远胜过咄咄逼人的阐述。
周末带孩子去吃牛排,餐厅地面应该是刚刚拖过的,光洁如新。等餐过程中,我想去拿一些沙拉,跟我一起拿沙拉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看起来只有4、5岁的小朋友,身后跟着他的妈妈,小朋友端着盘子拿了很多西瓜,这时我听到旁边妈妈对儿子小声的说道:“盘子太小你不可以拿这么多哦,再说万一你吃不完岂不是浪费了,而且你已经学过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了,所以应该知道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播种得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更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你说对吗?虽然这里的食物不限量,但是我们也应该适量拿取,你觉得呢?”
我看到小朋友慎重的点点头,然后把盘子里的西瓜轻轻的又放回去几块。
另一边也是一个8、9岁的孩子,旁边也跟着自己的妈妈。小孩子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会有点不懂节制,所以当我拿完沙拉回头看的时候,就看到这个孩子拿了满满一盘果冻,而身旁的妈妈却是一言不发。
这样满满一盘滑滑的果冻端回去,结果可想而知了,中途果冻掉了好几颗,汤汁更是洒了一路。只见光洁的地面上蜿蜒了一路的脚印,服务生只好蹲在地上用纸巾一颗一颗捡起来,然后用拖布顺着那蜿蜒的脚印又拖了一遍。
也许你会说人家付费了,所以拿多少、吃多少是人家自己的事,与你无关。是啊,与我无关,我也不想评判两位妈妈谁的教养好一点,谁的教养差一点。我只想问一句,若你的孩子是那位服务生,你会怎么想?
忘了从哪里看见过这样一句话了:选择真正想要的是一种能力;克制贪婪欲望也是一种能力;合理分配财力体力心力,更是一种能力。
这些能力,统称为教养的文明驯化。
在单位有时候实在太忙,有些事不得不请别的同事帮忙。比如,请小刘为我打印一些文件,请他替我去车里取一些东西。又或者是请别人为我添一杯水,这些我都会说“谢谢”。倒不是我矫情,我只是觉得别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帮助了自己,我们就应该礼貌的回应、感谢人家的帮助。大到一个人情,小到一杯水,都是别人无条件的付出,我们没有理由心安理得的无偿获得。
甚至于在家里,我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我洗头的时候忘记了拿毛巾,于是招呼儿子帮我送一块毛巾过来,儿子递给我的时候,我对他说“谢谢”,儿子很自然的回复“不客气”。
现在我的儿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得到了别人帮助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说“谢谢”,这已经在无形中养成了习惯,习惯感谢别人无偿的帮助和给予。
教养是种温良的天性,是有爱有坚持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