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札记】父母篇(40)你若安好,他便晴天!
原文摘抄:
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怎样?温和当中又很坚定,坚定就是人情世故、世俗规矩中该有的东西他必须要有,允许他有一段时间去调整,但是他必须做到。
从众对大家都有安全感。
我们现在都在追求特异、个性、差异化,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过早的差异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跟别人都不一样,他会非常恐慌。比如说我们过分追求孩子的优秀,他用什么来支撑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呢?
如果他过于优秀,那你就必须早早把心理建设好,如果心理没有建设好,那他这个优秀就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有时候从众不是坏事了。
老师:有些压力我们要让孩子面对的!
学生:但是我该怎么做?
老师:你不用去替他做,也不用去替他创造一个虚假的世界,有些东西点破就好。
这里就得分两部分来说。
刚才说的是,我不想跟别人不一样,但另外一方面是他真的已经不一样了,已经出问题了,这个时候要适当的点破他,因为他想要跟别人一样,不一样让他很恐慌,所以他会非常强大的想跟别人一样的动力,但事实上他现在又出问题了。
所以这个时候不用讳医忌药,不要什么都不敢说,你越保护他就越不对,保护(或谎言)对他伤害更大。你可以很轻松的跟他说,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呀,或者说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不是很困惑呀。
无事如有事时堤防,有事如无事般镇定!
重要的是,你要若无其事!而你的反应会决定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你的若无其事,那孩子就会觉得,啥事也没有。
我的感想:
看完文章我想到关于孩子数学的一件事,孩子在小学低段的时候成绩还可以,我也没有为他的数学操心过,到了五年级,孩子的数学突然掉了下来(当然也可能不是突然,只是我没有发现),后一直就都不是很好,到了初中,数学也是没有太大的进展,我就一直认为是孩子的基础没有打牢才会这样的。而孩子经常和我说的是,“妈妈你不知道这个数学有多难”。对此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后就给孩子报了数学补习班,老师在给孩子补课后和我说,孩子的基础并不差,主要还是孩子太粗心大意,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多做练习他也不愿意。其实老师第一次和我说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但第二次说的时候我才想,可能我的想法就是有问题的,我一直觉得孩子是因为基础差才导致成绩上不去,但事实的关键应该是孩子不愿多做练习来训练自己掌握相关的知识。
后一次和孩子聊天说起学习的事,孩子又和我说,“妈妈你不知道这个数学有多难”。我当时就想,孩子是不是把数学的困难想的太大了,大到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可能学好了。后我就和孩子谈谈的说,你可能把这个问题想的太严重了,因为你的补习老师不止一次和我说过,你的基础并不差,主要还是因为你粗心大意和不愿练习导致你的数学上不去的。孩子很诧异的问我:真的吗?我说:真的啊!我以前也觉得是你基础的问题,可你老师那么有经验,不止一次和我说不是基础的问题,我也就想是不是我们俩都把这个问题想的太难了。孩子哦了一声,我们也就没有就这个问题再讨论下次,而我也没有再过问他的数学,只是在那次之后孩子的数学明显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只是成绩的提升不是很明显,但感觉孩子和我聊起数学来时,没有像以前那样觉得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了。这个变化让我感到如果我们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点对了孩子,是能助到孩子突破自己的认知盲点的。当然老师指出的最主要的孩子不愿做练习的问题这才是重点要去解决,这个我还在想办法,现在的阶段更多的是观察。
青稞心理咨询《【札记】父母篇(40)你若安好,他便晴天!》学习完了!
静 子
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