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朝南的窗台边搭了一张小茶几,开着巴赫的大提琴音乐做一个课程翻译。一开始翻译,便被课程内容的设计深深击中内心,被一个小小的关心的、体贴的练习所感动,流下了喜悦的、释怀的、抚慰的泪水。
游戏和活动的名称叫:思想微调。就是问问自己喜欢吃软的还是硬一点的面条?自己会煮吗?如果要吃到自己称心满意的面条,我们或我们的家人需要做什么?
在西方国家的餐馆,你去点菜,一般服务员都会先问,你要多少成熟的鸡蛋,要太阳蛋还是什么其他款。。。 牛扒也是一样,几成熟。看似尊重个人口味的一个举动,应用在家庭里,却成了关心、体恤与尊重的一个窝心行为。
因为在家里,尤其是人口多的家庭,所谓众口难调,要煮一锅大家都喜爱的菜,的确不容易。但是有了询问的举动,尊重每一个人对米饭的软硬度的特殊喜好,这个家庭,无疑是包容的、开放的、充满关怀与互相尊重的。
在我的家里,我老爸喜欢吃有点稀烂的软饭,我妈喜欢吃硬一点的米饭。但煮饭的是我妈,她就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吃稀烂的软饭,于是,除非失手,一般都会是水分比较少的米饭,老爸只能干啃。而我提出的建议“差不多熟的时候,把米饭拨动一下,调整成一半多水,一半少水。”因为太难操作而被否决。
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好像也因为饮食的不同,而有过很多不是那么愉快的时刻,比如说,他喜欢吃辣,喜欢重口味,我喜欢清淡,喜欢健康。反思了一下我自己,原来我也承袭了很多的不允许、很多的批判,在看到不合我胃口的烹饪时,会联系到他怎么这么不懂我、他怎么那么自私、他怎么不将就一下我的口味等等莫须有的罪名和批判。。。 原来是我自己分别心太大,没有学会包容他人的不同,没有学会体恤他人的喜好而一味地以自己就自以为是的标准来要求或评判他人。。。
他今天其实有体贴地分别炒了两道菜,同样的材料,一道有辣椒(给他自己),一道没有辣椒(给我),但我却因为他炒得太油腻,有点炒焦了,而忽略了他的善意举动,也没有在表情和语言上及时给予赞赏。原来我才是那个自私自利的人,还经常以所谓好的标准来标榜自己和诋毁他人,尤其是他。。。罪过罪过啊。。。
此刻,还要感恩我的好邻居,一早给我煮了美味又健康的面条,但由于我自己的分别心(对香肠的偏见)而导致糟蹋了部分食物和一番心意。虽然她的包容比天空还宽,但我还是要好好修正一下我自己的分别心,才对得起她对我的加持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