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内向,所以不合群,因为不合群,所以不被理解。
也许在绝大多数人的字典里,这三个词都是贬义的吧;少数人的字典里,这三个词可能是中性词;而在我的字典里,这三个词是褒义词。
好吧,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从小就这样。每次我看到别人成群结队,呼朋引伴,好像跟谁都特聊得来,人缘也特别的好。而我自己呢,不擅长去结识新的朋友,也学会不了这样的八面玲珑。我有时候会因为这样的内向的自己而感到自卑,感到苦恼。
在这个交流式的社会上,外向总是比内向好,外向的人更受欢迎,更容易成功,而恰恰这样的认识会让像我这样内向的人更加焦虑,更加苦恼,也更加自卑。
正因为这样,有很多内向的人试图违背自己的本性假装着外向,在很多的场合刻意表现得很活跃,而这样往往会把自己弄得很累,反而更加苦恼了。
难道内向真的不好吗,我觉得不是。内向的人会更关注内心世界,能够在内心世界取得能量,能够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发挥内向者的敏感,善于思考的优势,在自己舒适的世界里活得幸福而精彩。
我觉得,内向和外向没有谁优谁劣,只不过是个性不同,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体验人生而已。所以啊,不管你是外向还是内向,都应该接受自己的本性。如果真的要给外向和内向一个高低之分的话,我觉得内向好,因为内向的人更关注内心的情感,有更多的思考,会让我们内心感到充实;而外向的人,看似表面风光,外表世界很精彩,而内心世界就可能很空虚。
因为内向,我们会变得不合群。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有思想的人,在哪都不会太合群。
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合群的人,什么部门聚会、活动,只要有可能我会找出一切借口来推辞的。因为我不太喜欢这样一大群人聚在一起,这样不合群的我就会显得特尴尬,一点都不自在。就拿上次我们部门里搞了个活动,自己迫不得已参加了,那氛围让我感到有点窒息,不自在,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融入不了这样的氛围。
这样的不合群,进而就会引发别人的不理解。
有时候自己下载了一个背单词的软件,来背背单词时,就有人在旁说道:“又是三分钟热度吧”;有时候在吵闹的环境下看一下书,就会有人说道:“又在装样子”;有时候自己不想吃饭,就会有人说道:“又在节省钱啊”、、、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和我爸去亲戚家做客,那个亲戚家里买了一袋子好吃的糖果,我们一群小孩围着这一袋糖果吃得津津有味,很开心。突然,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想到妈妈肯定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糖果,于是乎,我用手抓好几把放在我的口袋里。
这时候,其他的小孩凶巴巴看着我,说道:“吃得还不够,还想装口袋带回家去啊,小小年纪就这么贪心啊!”
我当时非常的委屈,被人误解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啊。可是,有时候,被误解也是一种荣幸。
因为对于一个很小的孩子来说,将糖果装入口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而我不能被理解,是因为我在一群吃得津津有味的小孩里,居然能够想到我的妈妈。
当你与众不同而超出了大众的预期时,你才有可能不被理解。所以啊,不被理解是说明你与众不同,未尝不是一种荣幸呢。
不要试图让每个人都理解你,这样显得你很廉价,很普通。人们总是希望被所有人理解,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懂你,那么,你的个性,你的与众不同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再也没有人会觉得你好特别,你与众不同,与别人不一样,你只能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普通的和人面对面走过都会自动被忽略的普通人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同学小鑫,我以前在一篇文章里提过他,一个不愿将就的人。小鑫,一个每次考试成绩都能排在班上前面的人。这样成绩好的他,每次语文的小测试总是考到班上的倒数第一。我们班同学就觉得他太傲了,对于这种小小的测试不放在眼里。说:“这样的人,对细节问题不注重,以后必定会失败的。”
只有我作为他的同桌才知道,他并不是这样太骄傲而不注重细节的人,恰恰是因为太注重细节才这样的。他的语文测试试卷的客观选择题大部分都是满分,而那些主观题,他大部分都是留空白,甚至作文也写一点就不写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写呢,要是你写了的话,肯定不止这样的分数啊。他说:“这些主观题都不会,我不想乱写,所以干脆不写了。这是为了更发的应对以后的大考试的偶然性。”
是啊,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我们总是抱着太多的偶然性了,对于那些主观题,我总是乱写一通,我们都认为,随便写一写总能得一点偶然分或者同情分。而我们的小鑫却不这样做,他注重每一个我们觉察不到的细节问题。偏偏这样就不被我们理解。
我们总是用大众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做事要按规矩,做人要慷慨,做什么东西都应该有套路可寻的。只要我们不按套路出牌,就会被人误解的。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不被理解,不是我们在某一方面太差太孤傲,很有可能是,我们在某一方面太出色太与众不同了。
如果每个人都理解我们,那么,我们该有多么普通啊,如果我们不甘于平庸,那就接受这份不理解吧!
因为内向,所以内心世界强大且丰富多彩!
因为不合群,所以有思想,不从众,不同流合污!
因为不被理解,所以才与众不同,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