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去欧洲旅游,一路上听到或读到很多的故事,其实在做旅行前的准备时也读到过不少与旅行目的地有关的故事。旅行回来后,每当坐电脑前想写东西,这些故事就在我大脑中嚷着“先写我吧,先写我吧”。
布拉格听到的故事最多,就先写些在布拉格听到的故事吧。
关于正直
查理大桥是布拉格必去的景点。大桥上有30尊塑像,其中一尊塑像的故事最为感人。
塑像的主人公叫约翰·尼波姆克。公元1393年,约翰被当时的波西米亚国王文彻斯拉斯判了死刑。约翰死前是国王的御用神父,国王和王后都会定期向他告解。告解是天主教的圣事之一。在告解时,信徒与神父同处一个小小的告解室中,把自己所犯的罪告诉神父,在神父的带领下向上帝忏悔以求赫罪。而神父则会为告解之人保密,不把告解内容告诉第三者。国王怀疑王后有另外的心上人,于是就向约翰打听王后告解的内容,以期知道王后心上人的姓名。约翰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即便遭到严刑拷打,也拒不透露王后告解的内容。国王大怒,找个理由把他判了死刑,并派人把他从当时尚在修建的查理大桥上扔入河中。
关于乐观
布拉格城堡区的东北角有个有名的黄金巷,在中世纪时是守城堡的士兵居住之处,后来也住过炼金士和术士。近代住过好多名人,包括卡夫卡、塞弗尔特等作家。
黄金巷的最东端有个塔楼,名叫达里波塔。中世纪时达里波塔曾被当做监狱,而其名字则来自关押过的第一个犯人。这犯人是个名叫达里波的骑士。达里波因容留参与起义的人而被捕,并被关进塔楼。牢房窄小而阴暗。不想在黑暗中无所事事,他便向监狱长申请一架小提琴,居然获得批准。他没学过小提琴,监狱里也没人教,就自己在黑暗中一个音一个音摸索着学,夜以继日地练,最后竟然能拉出几首曲子。他拉的小提琴有自己的风格,悲怆悠扬,引得附近民众纷纷来听,还给他送食物和鲜花。
最终他还是被判了死刑。但他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那塔楼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于生命
布拉格的新城区有个瓦茨拉夫广场(Wenceslas Square),是布拉格人举办重要的集会和示威活动的场所。在广场的最南边有个半圆形喷泉。喷泉附近的地板上有个不显眼的十字架。起初我在喷泉的周边转了十几分钟都没注意到它的存在。后来听当地人介绍才知道那其实是个纪念碑,是为在1969年自焚身亡的两个学生而立的。如果认真看,地上其实有两个鼓起的小丘,十字架躺在两个小丘之间。1968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公约组织(华约)的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打压布拉格春天运动。扬·帕拉赫(Jan Palach)当时在查理大学历史与政治经济专业就读。1969年1月16日,为抗议华约的入侵,他在瓦茨拉夫广场往自己身上浇汽油然后从容点火。由于身上大面积烧伤,于三天后离世。布拉格共有80几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一个多月后,另一个名叫扬·扎吉克的学生步扬·帕拉赫的后尘,在瓦茨拉夫广场的一橦建筑里把自己点燃,抗议侵略者的野蛮行径。1989年捷克独立后,在扬·帕拉赫倒下的地方,几个艺术家制作了这个十字架纪念碑。
扬·帕拉赫给家人的遗书让人动容,在这里仅摘录一小段:
母亲,父亲,哥哥,妹妹!你们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应该已不在人世或离死不远。我知道我的行为给你们打击很大,但不要生气,也不要悲伤。很不幸,在此世上,我们并非独行已路。我这么做不是因为烦了生命;反之,是因为无比地珍惜它。但愿我的行为能让其他人的生命更好吧。我懂生命的价值,我知它是最为珍贵的。但我愿你们更好,愿每一个人更好,因此我愿付出多多(包括我的生命)。
关于这个纪念碑,捷克科学家瓦克拉夫·兹列克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
它并不是宣扬英雄主义, 只是很私人的提醒。It is not heroic; it is just a private reminder.
布拉格听到的故事当然不只这些。在这个雕像无处不在的城市,故事也无处不在;每一步皆历史的地方,脚所到处都有传说。感人的传说激发着后人用生命与激情书写新时代的故事。
人类社会,从古自今,善与恶的争战从不停息。这样的争战发生于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的内心。在约翰的内心,原则战胜了懦弱;在达里波的内心,乐观战胜了怨恨;在扬·帕拉赫的内心,责任战胜了苟且。这样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布拉格人,也影响了听到这些故事的游者如我。当以后内心会有类似争战时,这些故事就如激昂战鼓,为善的一方加油助威,让恶念仓皇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