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大西北,2019年9月,兰州。感觉最大的不同处是街上的回民,新疆人,和青蓝纯白的清真寺,虽然不是频繁出现,但绝对不是偶而才看到一些,有时还能看到几个身着红袍的喇嘛。与此同时,原来以为西北到处都是干旱与黄土,下了飞机去市区的沿途也确实这样,但到了市区一看,喘急的黄河在市中心流过,主街道上满是五彩的花坛,全然没有贫瘠干涸的苍凉,只有四周的高高的光秃秃的山丘透露出一些对雨水的渴望。兰州海拔是1520米(约5000英尺),黄河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海拔4800米的源头滚滚而来,从此地东去,浩浩荡荡,流程3000公里,下泻1500米入渤海。折算成坡度,平均是0.05%。平常的高速公路,坡度在3%-6%之间,3%好像也不觉得很陡,这0.05%的坡度和我们所熟悉的黄河的激流好像太不相吻合了。或许,黄河流水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兰州上游的落差和支流的落差所赋予的能量?兰州上游的黄河长约2500公里,落差有3300米,坡度是0.132%,比起汽车道来,这样的坡度仍然十分地微不足道。看来,坡度对水的下泻速度的影响和对汽车下滑速度的影响很不一样,水利专业人士应该会有更好的解释。
在兰州只有半天时间,导游和同行的新朋友推荐我们去看看横跨黄河的“黄河第一桥”,和对面的白塔山。
黄河上有许多的桥,今日兰州的黄河上就有十几座,这第一桥是步行桥,桥并不长,230多米,也不高,能容下两个车道外加自行车道。桥看上去很普通,第一凭的是什么?桥边上的一块牌子上,简短地说了几句:它的前身是14世纪明朝洪武年间始建的浮桥,“镇远桥”,到了清朝光绪年间,请一家德国公司花一年多时间于1908年5月9日建成现在这座铁桥,保质40年,是史上黄河的第一座真正意义的桥,有名有据。走在桥上,桥下是黄浊喘急的流水,在桥桩边上打出深深的漩涡,三三两两的高速游艇不时从桥底驶过,桥上是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
我们去时,虽然已是九月,气温还是相当高,爬完桥对面的白塔山下来,桥头有多年不见的冰棍,两元一支,我们买了几支,居然不是奶油的,但解暑解渴可真是及时。桥对面还有一个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一些当年参与建桥的大清官员和洋人的照片,还有在河边支起的炼铁炉炼铁的照片。遥想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铁路很短,公路更是不具载运能力,建铁桥所需要的那么多钢桁架构件和做桥墩的水泥,都得从德国运来,那该是个怎样的一个历程?回来在网上查了下,当时所转运的桥料建材总重达1140.78吨(228.15 万斤,注1),它们先从德国运到天津,再从天津码头装火车运至北京,沿京汉线南下,至河南新乡,最后从新乡靠人力畜力,大件拆成小件,经西安运至兰州,历时23个月。我不知道一辆马车可以承重多少,算他500公斤,也得2281车之多,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辗转周折,我们的上面几代,真是活得强健又坚韧,太不容易了。当初的一个运费账目显示(注1):
o 由天津至新乡运费:行平银约23,767两,折合库平银约22,983两;
o 由新乡至西安运费:汴平银约58,732两,折合库平银约57,352两;
o 由西安至兰州运费:议平银约45,528两,折合库平银约43,707两;
o 在兰州购制船只、木杆、麻绳等项,并桥成后另送工程师来往差旅费,共折合库平银约26,631两。
桥梁本身的材料和人工合计库平银159,555两。从数字上看, 当初的人力运费是火车的将近五倍,整个运费占了12.4万两,是铁桥本身造价的3/4强。19世纪的时候,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鉴于兰州的军运需要和浮桥常被冲毁,就和德国人商讨过建铁桥事宜,当时估价是60万两银子,实在力不从心,这个心愿直到后人在20世纪初才得以实现。
不过,这些当年的史实在博物馆里展览渲染的不够。总的感觉是,这黄河桥梁博物馆做的比较粗糙,史料和展示都不够。但是它的造价不低,2013年完工用了1427万元(注2),以今天的白银价格计算, 每盎司$17.62美元,约120元人民币,一盎司很接近16进制旧制的一两,这样折算下来这个博物馆的建造费用是白银11.9万两,相当于当初造桥费用的1/3强,不免叫我吃惊,或许史料的收集需要很大的花费,但是好像建高楼费用是不菲,下面我还会提到。
桥的对岸是白塔山,有180米高,山顶上有座七层的白塔,相传初建于元代,后被毁,现在的塔是明代重建的。据传,成吉思汗开创大元帝国时,西藏喇嘛教的萨迦派法王派了一名喇嘛去偈见成吉思汗,途经兰州时染病去逝了,1228年修塔纪念,元代后期被毁,明景泰年间(1450-1456)重建。我们冒着高温烈日登山浏览,热得只剩短裤汗衫,路上看到有几个像是游客的年轻喇嘛,却是红衣正装,兴致勃勃地,好像并不介意太阳下的高温。从山上面可以看到兰州的全景,山脚下是滚滚的黄河,城市的尽头是2100多米高的三面环山,高差600多米,很有些气势。
白塔山脚下如今建了好几座博物馆,除了上面提到的黄河桥梁博物馆,还有民俗、秦腔博物馆等。可惜也有类似的空泛粗糙的问题,展和览的具体史料太欠缺了、细节实物故事很少。我还满心想听听和感觉一下典型的秦腔,却是不见博物馆内有播放。倒是有几个民俗街坊的“插画模型”(部分模型部分绘画)做得太逼真,我不知不觉走过其中的一个模型,径直迈步向墙上的画中跨进去,幸亏同伴老亚大喝一声,我才赶紧打住,要不一定碰了特大的一鼻子灰,跌破了眼镜,或撞坏了宝贝相机。嘘……!博物馆里我还第一次见到了羊皮筏,真是非常价廉实用的创造,给我们优秀的先辈工匠大师一个大赞!要是还能有具体制作介绍,工具,照片展示,该有多好,一定会给访客更有意义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白塔山公园和铁桥民俗博物馆,虽然耗资巨大,都免费对外开放,是很好的亲民举措。
在兰州简短的步行中,一共见到了五清真寺,两个在白塔山下,其余的在城里。最大的一个是西关寺(全称兰州西关清真大寺),原来的西关清真寺建于明朝洪武或永乐年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建,后来遭到日军进驻和文革期间的破坏。现在的是1990年重造的,历时两年,花了145万元(若按30年5%平均消费指数增长率算(注3),这笔钱约等于今天的626万,将近铁桥建造费用的1/6)。西关寺占地4800平米(相当于70米见方),周边的空间也比较多,规模高大,远远就能看到它四座有10层楼高的宣礼塔。西关寺不伦信徒与否让人随意进出,一进去是个大院,中间一颗高大的古树,我们去时是周四下午5点种光景,没什么人,有两个回民老汉闲坐在院子一边的长凳上,同去的朋友们和他俩交谈了许久,对他俩的和蔼淳朴印象很深,临别时给他们照相都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我一个人在里面四处游荡,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了庄严神圣的礼拜大殿,宣礼塔,还上到了屋顶,有点不解的是,屋顶和宣礼塔底层堆着一些不很整洁的建筑杂物。
兰州非常值得一去的是那里的风味小吃夜市,尤其是对稍有时间能安静下来品味兰州的人们。爱吃也感兴趣逛美食街但不怎么去的我,随着3个朋友去了南关夜市,觉得很值。南关夜市是兰州在2018年8月新开辟的,我们搭乘的两位出租车司机都说它比正宁路的老夜市要干净整洁许多。夜市里基本上是新疆和回民食物,烤全羊,佐酒肉的水煮花生毛豆,烧肉、烤鱼(有不少河虾和乌贼鱼),羊头(同去的老亚推崇羊脑好吃),羊蹄,牛奶鸡蛋醪糟,特色啤酒,凉皮,肉夹馍,各色小馅饼,烤贡梨,水果(这次领教了干燥的西北的水果可真是好,甜而且水份比南方的水果还多),还看到竟然有我们江南的包子。熙熙攘攘的小铺子沿街排开,各色的灯光,各色的食品,炉火交融,吆喝声不断,铺面背后摆上些小桌子小凳子,供客人随便坐下边看街景边享用。我们先品尝了本地的啤酒,我要了杯薄荷啤酒,微微的薄荷味,清凉可口。又看到有经几小时烤制的御贡烤梨,我止不住地神往它作餐后的甜点,离开时如愿以偿,咬在嘴里酥软醇甜,真是很过瘾。在早些午饭的时候,我看到一家久违了37年的羊肉泡馍馆,嚷嚷着要再重温一下那个不再记得的味道,无奈同行的朋友们无一对此垂延,只好随大家先吃了著名的兰州拉面,汤的味道真好,面的本身让我暗暗称赞超市里的山东拉面干,因为两者的口感很相似。不过一碗面加小菜下来(兰州人吃面有加一碟凉酱菜的习惯),羊肉泡馍是吃不下了。于是,在南关夜市以至后来的路上,我孜孜惦念地找寻羊肉泡馍,到底是没有见到,同行的朋友们笑我的馋迷,保证说这普普通通的食物回到湾区也有,我垂延以望。夜市里最多的大概数牛羊肉,我挑了牛肉饼,我们四人中老亚念念不忘当年知青兵团的烤全羊,买了一斤请我们三位,还又加上了啤酒花生毛豆,我们坐在矮小的凳子上,围着小小的儿童用桌,喝得脸色微红,在异乡情调的清凉晚风里,老亚在那劝酒,我们东扯西拉又默默安静地感受了一个相聚难得的夜晚,……何日君再来?
回旅馆后,有个别的报告说肚子不那么舒服,我拿出携带的黄连素来分享。看着小瓶里剂量绰绰有余的黄连素,和镜子中酒色微余的脸,好有些“羽扇纶巾”大将军”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的感觉。
M.D. 2019-10-05
注(1)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山桥_(兰州)
注(2)http://www.chinaluxus.com/20121015/233056.html
注(3)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indicator/china/consumer-price-index-cpi-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