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小组讨论很受启发
作为意志和表观的科学证据---量子论除去帖子作者的思考和其他感悟,我把核心的实验总结下。
即:【电子表现出波粒二性中的哪一种,和观测仪的存在与否有关】
实验中,人们为了更好的观测电子在双缝实验中的表现,在实验装置中增加了观测装置,不出所料,电子表现出了粒子性。然而,当人们在实验中撤去观测仪的时候,电子居然表现出波的性质(想象下水波)。
这是一张最广为流传的原子模型图,在这种模型中,电子就是围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的一种很小的微粒。(我不清楚原子的模型是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至少我去年高中毕业,物理老师还是那么教的) 所以从这种概念出发,我们接受了电子是一种粒子的说法。试验中最高潮的冲矛盾就是,为何电子在人们不观测的情况下在双缝实验中出现干涉条纹呢?而干涉只有波才能有这样的性质。
做一个大胆的猜测,也许电子的的确确是一种波,但是人在观测情况下的所呈现的主观意识改变了电子的性质,使它如人所愿的那样表现出了粒子性!!作为一个高中物理分数惨烈的女生,我不在科学方面做更多的说法了,以免表现出我更多的无知。感兴趣的可以看这个哥本哈根诠释这个实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提供了意识改变物质的一个科学证据,对于我这样一个天然的唯心主义者是莫大的激励。
第一次仰望星空的时候,就是第一次对宇宙发起追问的时候。面对无垠的宇宙会觉得不可思议,不过小时候的认知还只局限在几本《宇宙未解之谜》这种科普读本上,只是混混沌沌地觉得宇宙这是好神秘,第一次感受无限这个词的震撼。还有对自身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如人类的起源,我为什么是我,还总是幻想着我是别人。大概是初中的时候我就萌发了对事物的一些唯心主义的看法,认为凡是人们想到到都是存在的,无论它有多荒诞。认为人的意志能改变世界,精神是有力量的,能影响到事物的发展。一定存在着平行世界,存在着一模一样的人但是因为选择不同,所以现状和发展都不同。那时候我不懂玻尔不懂量子,更不懂叔本华尼采,在没有任何哲学或者宗教的启发下,却神奇地诞生了我这个天然的唯心主义者!
初高中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精神能量得到了全面的增强。因为那时候总发现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或者得到一些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在当时情况和条件完全不允许的时候,短则2.3个星期,多则1个半月总能出现某种契机,(我称为触发点的)在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最终我达成了或者接近了目标!
不过还好我是个理性的唯心主义者,因为如果按照意志决定物质的说法,那么甲想要发财,乙想要升官,我想要长的和王祖贤一样美的愿望都可以实现咯,人人都可以通过空想来实现梦想。但是,世界上为什么还是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呢?我认为精神力也是有强弱之分的,物质更有难易之分。比如在试验中,实验者的观测使得电子出现改变表现出了粒子的特性,对于这种基础的、微小的物质,改变时可控的较容易的,但是如果说我想要发财这一欲望,这之间存在着千千万万的意志间的角力,也包括你对物质的本身的角力,所以发财梦才会那么难。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本书《橙色女孩》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06116/
如今看来,这本书有了更大的意义。乔治收到了他父亲去世前给他预先写好的信,信里描述了一个惊险的爱情故事,只要差一分毫,很有可能这对情侣就失之交臂,当然最后这对情侣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而信里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乔治的父母。如果乔治父母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有少了任何一个变量,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那么乔治就不是乔治,甚至可以说乔治不存在了。乔治父母意志的角力最终决定了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