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你该怎么学习,用不足3000字告诉你答案(已有300人测验通过)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这句话是不是熟的不能再熟?它的关键词就是“学习”两个字。也许你会把它当做一个名词来理解,只从我经历了无数的低效率、无效的学习后,我决定把“学习”作为一个动词来理解,来践行。我一直坚信通过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从而最终真正改变世界。为了成就自我,为了实现心中的热望,也为了在成长为美好的自己过程中遇到热爱的她,去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这一切通过学习是绝对实现的。因为以前不会学习,所以学习低效率、无效果。因此,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学习,掌握学会学习的技能。

        最近我观看《好好学习》作者成甲老师讲的“刻意练习”的视频课程,我想做一个分享,谈一下自己的新知,进行一下践行,希望带给有缘人启发。

    一、关于学习方法最流行的三种理论

    1.21天养成新习惯

     21天能养成习惯吗?能,只能养成简单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因为简单才能短时间地由不自然到自然,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就能做的,就可以用21天养成新习惯的理论去学习,比如,换一个手刷牙、饭后散步、饭后洗碗等等,

    2.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有本畅销书叫《异类》,讲过,天才的养成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它的表述不准确,各行各业达到杰出时间并不同,有长的有短的,而且这个隐含承诺(只要你练习一万小时就能杰出),容易误导人和吓到人。打扫了一万小时卫生的阿姨,怎么没有见成为打扫卫生的天才。只有像标准明确的体育项目才很适合这个理论,不断练习就一定能孰能生巧。但本质上一万小时理论也是源自于刻意练习理论。

    3.刻意练习

       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就是刻意练习,即有目的的进行刻意的练习。有两个重要的要点:要有具体的明确的目标;要专注练习,能收到及时反馈,根据反馈进行修正,要坚持地练习,不断打破舒适区。刻意练习能实现从新手到大师的跨越。

    二、刻意练习的本质

       刻意练习的本质是把学到思维模型等知识内化成直觉。什么叫内化了,内化就是创建新的神经链条和强化新的神经链条的过程。创建新的神经链的方式是去创建“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事物、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者具体或者抽象)。更通俗的讲,刻意练习的本质是在大脑中通过不断强化新的神经链条来替换旧的神经链条的过程。我们获得益处就是用更好方法能高效的解决遇到新旧问题。

      内化成直觉会经历五个阶段

     ①想不到,意识不到。遇到一个事根本想不起来要用它(它指新学的知识技能等);

    ②事后诸葛亮,事情做完了,你才知道能用它;

    ③事中有启发,在做事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能用它;

    ④事先调用,做事情前,还是需要理性去刻意调用,才能使用它

    ⑤自然而然,形成直觉,能瞬间使用它。

     三、刻意练习的最好推进工具

      知识的使用和践行是有边界,也就是需要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去实践。刻意练习的最好推进工具就是进行使用场景的践行后,去写反思日记,去反思自己哪里做得好,做得好的乘胜追击,做得不好的立马修正直到做好。每天能进行一次反思其实就是在加速自我进阶的速率,每一次反思带来都是成长的好机会。坚持每天反思进步一点点的效果是惊人的。

     四、刻意练习的两种方法

     1.刻意对标

       也就是你把所学的知识,比如思维模型,当做思考问题的标准工具。举例,复利效应,这个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或者感受不到它怎么起作用的,只知道利滚利就是复利了。复利就是事件A导致事件B发生,事件B反过来强化事件A,这种强化可能是来自最近的两个事件之间,也可以是两个事件之间隔着N个事件。具体来看,亚马孙的增长飞轮就是复利效应的放大版,长期主义也是复利效应。

    2.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就是一个相同的知识要点,你需要找到至少三个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峰终定律:人们对于某一段经历的记忆,只会记得高峰时和结束时的感觉,即“峰值”和“终值”的体验。比如《奇葩说》中那一队在辩论中带来了高峰的感觉好和那一队最后收尾带来的感觉好,这局更容易获胜;看一场电影,到最后有一个很烂的结尾,即使电影很好,你也可能觉得这篇真烂;约会时,让心仪对象产生好感的最后的方法就是在约会时一定要带来一个情绪体验的高峰值和结束时留下一个美好的道别。举一反三刚开始会比较难,因为你会感觉找不到,不是你学的东西不起作用,而是你看不到他们在怎么起作用。

     五、刻意练习形成闭环

        一个完整的刻意练习应该形成一个闭环,除了最重要的内化外,还需要做好输入和输出。我之前的学习误区很明显,重内化,轻输入,不理输出,所有很低效率、无效果,这也是事后诸葛亮了。

    1.输入

       最常见的输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听课学习,一种是读书学习。

      ①听课五星笔记法(回答好五个问题就好了):核心内容是什么;讲课逻辑是什么;疑问和启发是什么;思维模型(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或者建议)是什么,可以应用实操的是什么。

     ②读书

       读书是最有性价比的投资方法,读书才是真正意义上成才最好的方法。根据大家读书的时间要求,对读书质量的要求不同有如下三个方法:

       A.熔断不读书法: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一旦遇到疑问或者启发时,立马合上书去进行深度思考(为什么让我有启发,给我的启发是什么,这个启发我是怎么理解的,这个启发能跟哪些知识进行相互解释等等)。适合于时间紧张的人,只要不断对一个又一个知识要点进行攻克和深度思考就好了。提升对某知识要点的深度理解,很多时候,对某一个知识要点进行深度理解会带来改变的机会。针对通俗的畅销书可以这么做。经常听到有人说,今天我只要学一个让我改变的词就值了。

       B. 关键词读书法:去找出书本中所有重要的关键词,找到书本的目的,然后懂关键词和目的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去理解书要完成的使命和是怎么完成使命的。不需要对很多细节和素材进行了解,关键是了解书本的逻辑框架和主题。找书的关键词可以通过“封面、序言、目录和结尾”去寻找,因为这些里面的内容都会高度概括出关键内容和重点内容。

        C. 里应外合读书法:这是为了吃透一本书,为了深入了解一本书的思想体系。里:是指书本本身的内容,可以采用五星笔记法进行整理;外:是指书本上没有写的内容,需要知人论事,去了解作者这个人,他的背景、他的经历和其他人对他的介绍等等。这就是精读 ,深入地阅读,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但是收益会是最高。

     2.输出

        我也越来越认同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成长方式了,因为这是高效率和有效果的学习方式。也能让人越来越理性,形成“目标-方法-行动”的心智模型 。最好的输出方式是“以教为学”,把教会别人当做学习的过程,因为这样可以把学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可以及时发现知识的阻塞、可以很好的获得及时反馈。具体做法有:

     ①分享学习笔记:帮课堂学习的内容按照五星笔记法的方式整理好,进行公开发布或者分享给好友。

     ②做作业: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自问自答或者完成老师留下的课后作业,或者写一篇学习后的文章出来。

     ③翻转课堂: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讲给身边的听,接受听者的提问。

      对于输出的要求主要是有三点:讲出来、写出来和做出来。目前我还是喜欢用写出来实现,所以就加入了007,坚持去写作,我把坚持写作作为自我进阶最有效的手段。

       以上是我对“刻意练习”最近的学习所听、所看和所感,正确的学习方法永远比去学习更加重要,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一起在学习这件事上变得越来越厉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