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微课堂(14)孩子任性怎么办(下)

今天跟大家继续分享家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孩子任性怎么办?”下

再次跟大家报告一下任性的意思。

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任性孩子的表现

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家长的要求、或者对既定的约定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撒泼打滚耍赖等,如果他们以胜利告终就会助长他们的任性行为和任性的底气。

方法六:诱导法

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筋——变不了,改不了了。

这其实都是家长懒得改变给自己找的“合理的借口”。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改变孩子任性的毛病。引导的核心要素就是——用放大镜抓住积极因素,强化孩子积极、正能量的一面,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在家中可以举办一个找优点大赛,在家中树立一面优点荣誉墙,让墙上不但有奖状,还有优点陈列——每当孩子任性时,家长就赞扬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孩子听到后就会不大好意思,反复强调和引导之后,任性的情绪就慢慢转过来了。

方法七:谈判法

从小被娇惯的孩子容易表现出矫情,因此家长要学会与孩子谈判——谈判是一门高深的、可以双赢的艺术;而且谈判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从而逐渐锻炼孩子的耐心,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和重新认识自己的需求是否需要的空间。

而孩子能否从谈判中让孩子学会不急不躁,不易产生任性的行为的关键在于家长——家长应起到一个镇静剂、安静剂的作用,要全场引导、把控,切勿让孩子带偏了。逐渐让任性的孩子学会讲理,理解到不是什么都可以被满足,孩子提条件,家长也提条件,让孩子懂得双赢才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结果。

方法八:强化法

强化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个方法。 强化法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如表扬、鼓励、奖励等,负强化方法如饱和策略法、语言批评、体罚等。

当孩子表现积极,主动配合不任性时给予表扬、鼓励或者奖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喜欢积极主动配合的孩子,帮助孩子朝正向坚持下去,这种正强化有利于调动孩子自己克服任性的积极性。

当孩子发生任性行为时,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批评和惩罚也是必要的,这种负强化行为使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一种不受欢迎、让人讨厌的行为,从而不敢再随意犯拧。

方法九:知识法

孩子有时任性,是因为经历少,思想单纯,认知狭窄,认死理,还分不清坚强与固执,谦让与软弱,勇敢与蛮干的界限——往往把错误的行为当做正确的行为。

家长要多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亲子活动,公益活动、观看视频、一起阅读等扩大孩子的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经历得多了,懂得的生活常识多了就会改变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比如有个孩子饭前不洗手,家长就与孩子一起看杂志上、短视频手上细菌检测的照片,还有不讲卫生导致生病骨瘦如柴的病人照片,引导孩子反思回忆自己的做法,使其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恶心感,每次饭前开始时提醒并示范洗手。

方法十:交往法

现在普遍生孩子比较少,甚至独生,再加上大部分住套房,在家里受到两代人溺爱的同时,又非常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

这种性格的孩子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在外面和小朋友相处发生摩擦,发生不愉快,一不顺心回到家里便耍脾气。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没有学会合群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

所以家长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

方法十一:适当冷落法

当孩子以不吃饭、打滚、大哭大闹、不做作业、砸东西要挟家长时,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惩罚莫过于被冷落——不在乎他的行为。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全家人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步调一致,下定决心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孩子是赢不了持久冷战的。

做家长最大的法宝是家长不放弃自己的教育原则,让自己成为一堵撞不破,又柔软的墙,当孩子的任性行为收不到效果时,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越来越低,多次尝试后就会逐渐消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