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因为白天上班只有下班后才有稍许时间陪伴孩子。就发觉自己对教育孩子没有太多想法。而不注重教育可能会让孩子错失很多成长宝贵的时刻。而《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因为我之前有看过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的一些观点我比较认同,因此再次选择尹老师的书。
在看书的时候着我着重看了和自己孩子相关的话题。总体来说作者采用了案例写作的方式,每个案例都有一个主题切入口和详细的分析,而这些案例常常在父母身边或身上上演,让父母在教育中学会沿着迹象找根源,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接下来我就说说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和同伴相处
孩子的天性最是天真,天生就喜欢和同龄或大龄的孩子玩。但是因为孩子一起玩耍不免有小摩擦,而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有摩擦时不必马上出面干涉,更不要因为孩子之前的摩擦生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根据三个原则让孩子更好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这三个原则是: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女儿特别喜欢跟邻居家的姐姐玩,因为姐姐家有许多她喜欢的玩具。而大她半岁的姐姐因为处于物体的归属感的敏感期。只要一看见女儿在玩她的玩具就去夺走,女儿反抗后会被她咬上一口。看到这种情况我就拉开孩子,而女儿看到我的情绪很平静哭几声后会再去玩。原来我就很矛盾应该怎么做呢,但是现在我坚定自己做的是对的。作者说到家长过度的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会使的孩子失去学习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的机会,还会让孩子觉得遇到冲突是大事,会使得孩子学会斤斤计较,心胸狭隘。这个“三不原则”看似是不管,实际是更多把学习机会给到孩子。
二、你不曾注意的潜台词
这个潜台词我们每个人都会捕捉,包括小孩子。但是面对小孩子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也能读出家长说的潜台词。其实我在教养孩子方面确实忽略了话语究竟使得孩子读到了什么?书中说有一位妈妈准备出门的时候叮嘱孩子:你好好做作业,你不要看电视啊。孩子说好的。下楼后发现自己忘记拿一样东西,返回去拿发现儿子在认真做作业。就说:妈妈回来拿东西,不是监督你,你不要看电视哦。后来作者找到那位小朋友谈心,小朋友表示妈妈明显不相信自己。“不信任孩子”是孩子从那位妈妈话语中读到的潜台词。通过这个例子才惊觉我跟孩子的对话当中也传达了很多不信任孩子,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那要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潜台词呢?关键是我们的话语,意识中是否给了孩子信任和尊重。在意识中尊重孩子需要我们平时不但要注意话语的表述,还要从内心把孩子当做一个小人儿来看待,而不是任由指挥的机器人。
三、没脾气才会有教育
通常宝妈都会跟身边的人抱怨孩子的脾气很差,动不动就生气大喊大叫。好几次面对宝宝没由来的发脾气差点崩溃,表面是忍住没爆发,但是心里烦恼至极。看了作者的这句后才知道控制自己不发脾气对孩子的人生有重大的影响。因为作者指出坏脾气造成的后果有三种程度:一个是轻度后果,孩子会逆反消沉,多疑。中度的后果是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重度后果是有严重的抑郁症,性变态或者是有精神病人格。家长发三分脾气,会对孩子形成七分损害。作者说得不一定完全对,但是身边不少的孩子面对家长的坏脾气,很快就会用相同的招术来应对家长。以致于无形中破坏了应有的亲子关系。所以我也得学习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接纳孩子。因为只有自己先改变,孩子才会跟着有好的改变。
总得来说就是在教育孩子中我们要遵循“三不原则”让孩子自己学习面对和朋友的冲突;还有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把握好自己平时话语的潜台词;及不要乱发脾气才会有教育,坏脾气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最终我们该做的是先学习成长,不断去发现孩子的美好,才能做好教育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