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御门是日本第103代天皇,1464年-1500年在位。
这位号称日本史上最可怜的天皇,据说一顿饱饭都没吃上。这当然是夸大的说法,但也反应了那时日本皇室的悲催生活。
那时日本的内斗已进入白热化。
为了幕府将军那点事,大名们彼此吠叫,吵得撕心裂肺。
这位上位刚两年,大名们就云集而来,扎堆京畿。
他们可不是来参加集会的,也不是给后土御门面子到“大尝会”凑热闹的。他们都带着军队,个个都想分幕府将军继嗣的蛋糕。
1467年1月28日,畠山义就(田山义就)第一个动手,率军杀入京都。
长达十年的应仁之乱开启,长达150年的日本战国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都“战国”了,秩序自是拳头说了算。
幕府地位一落千丈,皇室脸面荡然无存。
京都一带,皇室和公卿贵族们的土地就像能生养的俏寡妇,被各路草头王你争我抢,简直一天能换三次主人。
皇室的“禁里御料”(领地)所剩无几。堂堂天皇,年收入从平安时代的万石,下降到后土御门时代的200石。
这收入跟低级武士差不多,怎么养偌大皇室?
应仁之乱一开启,足利幕府自身难保。
1467年起,幕府断了皇室的零花钱。怎么办?领地被抢光,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皇室黔驴技穷,只能靠着公卿们乞讨或者卖字画,七拼八凑弄来一点钱凑合着过日子,能过一天算一天。
因为没钱,后土御门登基时没法搞登基仪式。大伙足足凑了21年,才勉强搞了个简配版的。为了筹钱,皇室甚至把京都七条豪宅(女院御所)典当给商人橘屋又三郎。当是活当,只借到500贯。后来,由于经济持续恶化,皇室居然无力偿还500贯,活当变成死当……
偏偏幕府还要雪上加霜。
本来,天皇还是可以卖诏书啥的,弄点银子花花。可大乱一开启,有枪便是草头王,诸如“征夷大将军”这种官职都可以由幕府私相授受,天皇最后的政治筹码也没了,连橡皮图章都做不成。
应仁之乱期间,后土御门京都也待不住了。他不得不跑路,逃到琵琶湖畔朽木谷,住茅屋,吃糙米,形同难民。
后土御门残喘苟活,勉强熬到1500年9月,终于病死了。
他的死法算起来不算太惨,58岁的年纪更不能说早逝。但他的死法,就很难看了。
由于长时间吃不饱,这位天皇严重营养不良。他晚年“极度消瘦,气若游丝”,最终引发多器官衰竭,可以说是“饿死”的。
又因为没有收入,发不起薪水,宫廷医师们纷纷跑路。结果等到后土御门发病了,居然得不到任何治疗,只靠着僧侣诵经硬熬。
他当然熬不住了,遗言要求简单埋了拉倒,免得天下人发现“皇家窘迫”。
他死后,皇室只有7贯钱,大概够买5石米。这点钱,买不起像样的棺材,更别说搞什么葬礼了。
为凑齐250贯治丧钱,皇室公卿们到处化缘。
幕府冷眼旁观。幕府管领细川政元嗤笑:“天子亦需遵俗礼乎?”打发了20贯钱,便不再理会。
化缘没讨到什么钱,还丢尽了脸面,治丧委员会只能想别的法子。
法子不多,不外乎典当抵押。比如右大臣九条政基,他还念着皇室,变卖家族珍藏的《史记》《文选》等宝贝,弄到了30贯钱。
此外,个别平民因为信仰的关系,捐赠了一些破旧衣物,权当裹尸布。
由于没钱,9月28日后土御门死后,一直停尸到12月27日。这么长时间,尸体的状况可想而知。
最后实在没法子了,治丧委员会只能用竹席包裹后土御门的尸体,草草埋在深草北陵(今京都市伏见区)。整个葬礼,没有依仗,没有仪式,没有和尚念经超度,送葬的不到10人。
至此,日本天皇所谓“现人神”光环完全破灭。
民众目睹天皇“冻饿而死”,便说“天道已弃菊花王朝”。
大名们该干嘛还干嘛,打得风生水起。到后来,织田信长公然嘲笑,说“天皇”其实就是“京中乞食法人”,完全不把皇室放眼里。
后土御门的死,不只是他个人生命的终结,更是日本皇权的一次公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