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中旬,咪蒙推送了招聘的消息。一如既往的咪蒙招人的要求要求颜值不能超过她。不过对比了一下她7月的招聘发现,里面有些职位有重叠。个人推测不是没有招到人就是招到的人不合适。仔细看了看说明,发现有个运营的职位,但是要做一份7月到8月文章点赞数、标题、内容关系的材料作为应聘材料。一时脑残,放弃了整个下午和晚上出去撩妹的机会,终于憋出了这篇文章,准备第二天寄出去,可是忘了。所以想了一想还是公布出来,或者网友们看了以后会对自己有一些帮助也说不定
2017年7月~8月
1.点赞数分析
2017年7月回复推送到8月中旬共有42篇文章。
结论:该42篇文章中,点赞数超过10000+的数量占全部数量的59%,平均点赞数为19000左右。
2.文章属性分析
通过分析,将文章分为常规、多案例素材集合投票类、广告、吐槽、其他五个大类。统计如下:
结论:广告占比26%,但广告前部分依旧为常规文章结构,在文末进行转折后才进入广告。因此整体文章构成依旧为故事+观点输出+金句结构。
3.文章构成与点赞数统计
(1)常规型:故事+观点输出+金句
该类型文章共有18篇。点赞数分布在1万+~10万加之间,点赞具体分布如下:
文章特点:使用虚构或非虚构故事诠释文章题目,在文章中的故事普遍具有较大的起伏性和有颠覆性观点(点赞数超过2万文章均具备两项)。
异常文章:
点赞数超过10万+文章《宋仲基&宋慧乔:对于一见钟情这件事,我该道歉,还是结婚?》,中涉及当时热点,并未有故事在其中,而是仿娱乐八卦文章进行多角度分析,通过多个动图、新闻报道等客观存在事件支撑最终结论,结构严谨、事例丰富,比其他文章强在事例生动图像化。
该类型文章中,点赞数最低的文章《“别和我谈梦想,我的梦想是回家躺着”》,文章内容仿造采访类文章,并非故事,而是倾向于当事人口述。反应了当下社会的一些问题,但是文末未有升华,而是将通用的观点再次重复。整体文章充满较多的负能量。
(2)广告型:故事+观点输出+金句+广告
该类型文章共有18篇。点赞数分布在1万+~10万加之间,点赞具体分布如下:
文章特点:文章采用与常规型文章相同的故事+观点输出+金句,但是在结尾出现广告,根据峰终定律,读者的感受由最感受峰值和最终感受共同决定。而普遍的读者对于广告有天然的抗拒性,导致对文章整体的最终感受在看到广告后大幅度下降,由此使得点赞数基本低于1.5万。
异常文章:
广告型文章中存在2篇文章点赞数异常,分别为《如果那天我没洗澡,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我结婚了,有人送了10万块的大红包……》,点赞数均超过1.5万。通过分析,该两篇文章存在特点均为标题属于引发读者思考的题目类型,且在正文转入到广告的时候比较生硬。其他的广告文章,题目都均属于表达观点、称述类型,并无法调动读者情绪。
广告型文章中有1篇文章点赞数仅为3000多,为《谁再骂颜狗肤浅,我就要掏出这篇文章了》,该片文章无任何观点,仅为主人公一些动图加上文字叙述其特点构成,主要目的为拉票,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实质性观点输出,功利性比其他广告更强。另,该篇点赞数低,主要因素可能面向为女性读者,男性读者普遍对于同性鲜肉有一定抗拒(同性恋可能除外),然而众口难调,未必有很多人喜欢小鲜肉性,因此导致点赞数出现骤降。
(3)多案例素材集合投票类
该类型文章共有10篇。点赞数分布主要在1万以下(其中有一篇点赞超过25000+),点赞具体分布如下:
文章特点:文章采用集合读者个人例子和感想观点等形式与主题进行素材整合而成,最后附上观点和金句,可读性过于碎片,前后衔接性弱。
异常文章:
该型文章中点赞数异常的文章为《有一种委屈,叫男朋友不觉得你委屈》,点赞数超过25000。经过分析后发现在文章主题结构中与其他该型文章依然一致,面向读者为女性,而且选择的素材能够极为贴近女性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能够较强的引起女性读者的共鸣。从侧面也反应女性读者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这些事情普遍存在,而文章吐露了她们的心声。
(4)其他、吐槽类型
该两类型文章只有3篇。吐槽型文章为《前半生到处放荡,直到遇见你》、《减肥期间,最容易做的是什么》,点赞数均在7000左右。其他型文章为《我的前半生,是《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秘密花园》《my girl》……》,点赞13000左右。
文章分析:
吐槽型文章中只有一张图片对应题目,形成神转折、神回复的效果。吐槽内容针对用户较为广泛,但是更多是引起读者一笑,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共鸣引起。
其他型文章,属于勾起回忆类型,针对的用户为80后女性,在共同看过的韩剧的基础上追求共同话题,因此点赞数固然高,但受制于素材的局限,导致受众并不是很广。如果将其中素材改为当下较为热门、2016年~2017年的热门影视剧,在配套同样的描述方式能够极大提高点赞数。
文章题目在该42篇中存在各式类型。同种类型的文章同类型的题目甚至出现不同的点赞数,因此尚未发现文章题目类型与点赞数存在的普遍型关系。文章题目更多是利于传播和吸引读者打开,而决定读者是否点赞的为文章内容。
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文章内容的形式与点赞数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提出个人建议如下:
(1)减少多案例素材集合投票类、吐槽型文章。
(2)文中推送广告,可以常识放在文章中段,通过引导后使读者读完广告后继续乡下阅读,通过终峰效应的逆向,消除读到广告后对文章感官的影响。同样该建议存在风险,读者有可能读到后直接跳出,造成阅读量下降。
(3)公众号中所发文章中均大面积采用故事+观点+金句的形式,但是在故事层面上平直叙述的结构不利益使得读者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建议在故事构建上采取,多次起伏转折的结构,如《“轻点,没看我女人在睡觉吗!”》
(4)故事的选择上,经可能的向普遍发生常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这样可能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5)可以尝试追求热点或者社会时事文章,文章结构仿照《宋仲基&宋慧乔:对于一见钟情这件事,我该道歉,还是结婚?》
结语: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超过10万+不是难事了,基于他们庞大的关注数、知名度以及传播率,头部效应已经形成。但是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是根据阅读量连计算吗?
说实话,在简书首页,我看文章连标题都不看,只看阅读量,如果一篇文章阅读超过1000我才会看一看标题。不得不说我自己这种快速浏览本身就很不严谨,但是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面前自己又怎么可能去每片都去看呢?所以简书中不乏有大量好文被淹没。同样微信公众号中的文章,已经不能用阅读量判定好坏,不过使用点赞数来判断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看过不少的10万+文章,同样在简书上也看过不少爆文,发现普遍的结构都是故事+观点+金句。人本身的思维就是习惯看故事来刺激,对于那些干巴巴的干货论述,看着有些乏味。但是个人窃以为,这种文章看完过后对自己的影响几乎只有3分钟而已,俗话说就是鸡汤文。
不得不说故事+观点+金句再配上以好标题是一篇文章能够有效传播和打开的标准范式,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真正留给读者的又能有多少能?口口声声的站在读者的角度写文章,看起来更想是套用一些心理学效应来刺激读者打开、传播,从而实现自己的品牌建设,显然这是一种很功利式的写作。但是自己在鄙夷的同时却也加紧的在学习这种功利式的写作。自己想想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不过细想之下,既然做了就要把事情的利益最大化,这又有什么不妥的呢?
文笔不佳,如有观后不良反应,不管我的事。
END
文/四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