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快车司机连续冲撞男乘客致其身亡。悲剧起因是司机到达约定地点后打电话给男乘客,男乘客认为司机夜里打电话影响家人休息,司机认为自己到达约定地点打电话联系乘客没有过错,双方激烈争吵,致使矛盾升级,酿成悲剧。
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司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引人关注。
车停了,潘姐迅速将手中的手机翻转过来,看了一眼说:“8点过14分,今天换了一个司机,提前16分钟到达培训地点。”
记得上周负责接送的司机,好几次都是8点30分前后将大伙送到培训地点,然后大家纷纷赶入培训教室,有的人还要上厕所准备一下,待大家准备完毕已经超时,请来培训的讲师早已经准备好课件在讲台等候。
教务班主任是一个30不到的小姑娘,一边时不时跟讲师搭上几句,尽量消除尴尬,一边着急地到教室门口看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此时的她除了焦急已经容不下其他的情绪,可是脸上仍然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上周五,大伙刚上车,司机烦躁地用东北方言不停地叨叨起来:“培训学院的一个老师,不停的打电话来催,刚刚又打来了,我直接拒接她的电话,太烦人了。前几天就一直催,这路上的情况就这样,我能怎么办,今天早上还睡着就打电话来催……”司机一直说个不停。
班长脸上挂着一丝不够舒展的笑容,耐心地倾听,时不时接上:“能理解,她也不容易,既要面对讲师,又要组织好培训人员,还要协调交通,多理解,多理解……”
司机没等班长说完就接着说:“有时开着车还打来,接听电话很危险,开车时情绪也很重要,你说一声,你慢慢开,那听着心里也舒服一些,也许还会想办法快一些,这样不停地催,糟糕透了……”
班长除了倾听,只能见缝插针地开解几句。
每一个开车的人都能深刻体会:路上情况复杂多变,司机除了观察和判断路上的情况之外,心里还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平稳的情绪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驾驶必备的良好状态。司机开车,家人能贴心的让他多休息,当司机不是自己的家人时,也请多一分尊重和体谅,既体现了你的优秀素质,为司机营造一个轻松的开车环境,也为你的安危添一份保证。
潘姐是一个很积极的人,初到陌生的城市,耳听别人说坐地铁需要扫一个APP,坐公交需要扫另一个APP,于是手机上安装了两个APP。
第一次上了陌生城市的公交,公交司机是一个中年男人,潘姐打开一个APP小心翼翼地伸到扫码机前,“滴……”的一声,扫码失败,潘姐很纳闷,看了一眼司机,司机也许是见惯了游客一脸懵圈的情况,继续开自己的车,不做解释,不说话,潘姐继续打开另一个APP放到扫码机前尝试,扫码成功潘姐才安心地坐到座位。
转到第二辆公交时,潘姐如获至宝地拿着刚扫成功的二维码对着扫码机扫了一下,扫码机又发出了扫码失败的声音,这次是一个年轻的公交司机,听到声音后,一边开车,一边迅速回应说:“用XXXAPP来扫”,旁边一个年轻的学生见潘姐扫码失败立即掏出自己的手机想要帮忙,潘姐连忙表示谢意后拒绝了,快速换了另一个APP,扫码成功了。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一个司机冷漠,一个司机热情,还有热情的学生帮忙;
潘姐在第一辆车里是疑惑和着急的,在第二辆车里虽然遇到同样的困难,可心里是暖洋洋的。自己做一个温暖的人,自然能让别人感到舒服。
同一件事,不同的态度,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第一个司机可能是性格原因,可能是成年人承担着过多的家庭压力,也可能是对同一份工作做久之后的麻木,但世界千差万别,每一个人都不容易。
当车上坐的是家人,能主动考虑家人的感受,在转弯时轻踩一下刹车减速。请司机对乘客像对家人一样,能多一些耐心,多一分照顾,既是尽职尽责,也能展现一个城市司机的风范。
心宽世界自然敞亮,相比便利出行,人们更需要和谐出行,希望司乘关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