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华。全职妈妈,也是亲子规划师,秉承“孩子的坚持来自妈妈的坚持”,并践行优势养育,曾输出20篇早教实践文章。
在孩子的早期,阅读大量早教书籍,不断增强自我觉察和反省能力,并且通过自己的耐心观察,发掘出孩子的优势,并持续培养,使得小朋友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目前孩子在数学思维,语言表达以及画画方面表现都很突出。
我家小朋友5岁,幼儿园中班。现在已经能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简单的乘法,不少都是口算所得。最重要的是她已经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把数学融入生活,活学活用,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说实话,我没想到她的数感进度会这么快。但回头看自己的启蒙之路,一切又是水到渠成。平时也有不少家长请教我的启蒙秘诀,现在我就给大家娓娓道来。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学习如果有家长的助力,孩子会事半功倍。数感学习方面,尤为如此。
因为数字和生活密切相连,也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所以生活是培养数感最好的课堂。在学前,如果家长能经常和孩子在生活中“玩数学”,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大量的具象的输入,那么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会很轻松。
了解发展规律
「数感」就是我们对「数字」和「数字之间关系」的一种敏锐度。数感好了,有助于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要培养好数感,利用好小孩的敏感期很重要。
第一个敏感期:
2岁以内:开始对数有概念。
这时是具象思维的表现。此时也是孩子对万物好奇心最强的时候。比如最简单的对自我的认知:1个脑袋,2只眼睛,2只胳膊,2条腿,五根手指头和脚趾头。
第二个敏感期:
2-4岁: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孩子从具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的阶段。
此时需要把数数融入到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感。切记,数数时不要唱数,而要点数,即对着实物数。
第三个敏感期:
4-6岁:运算敏感期。
此时的孩子开始抽象数学会有所理解,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找一些实际的问题请孩子帮忙解决,让孩子学会应用数学思维。
即使错过敏感期,我们也需要知道孩子数感认知的规律,这样才会更好的引导孩子。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启蒙初期,从生活入手。在孩子最好奇的时候,多带着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和数字相关的事与物。生活是最好,也是最丰富的课堂。
在生活中寻找数字
在2岁左右,孩子是数字敏感的第一个关键期。还记得我教她认识数字后,她在散步时发现周围小区楼上的数字是多么兴奋!我们发现一个数字停留一下,比如发现1号楼,还会接着去找2楼,3号楼,4号楼等。孩子特别喜欢并享受这种探寻的过程。
我很喜欢一本绘本:《我的数字朋友》。我给幼儿园小朋友讲的时候,他们都很感兴趣。
数字就如同我们的好朋友,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电话号码的作用:能让我找到妈妈,或者楼牌号:能带我回家。
其中门牌号和餐桌号我们就曾认真看过,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数感的建立,她自己会发现下一个数或者前一个数是什么。我们等待吃饭的时候,她从1号桌一直找到四十几号。还有我们小区商铺的门牌号,都上千位了,有时发现不连续,她还会努力找到连续的那个数字。
家长在生活中要有一双“数字”眼睛。当你发现了,孩子也就发现了。而且孩子会比你发现得更多,带着你继续发现。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结合具体场景数数
比如等待的时候数数避免无聊;喝水的时候数数,可以改善不爱喝水;吃零食的时候数数可以养成良好的节制能力。这三个特别好用,我从孩子2岁多一直用到现在5岁。
平时也可以结合运动项目数数,比如拍球,跳绳等。她喜欢“荡秋千”时数荡了多少下。平时数数她最多能数到100个,不过结合她喜欢的“荡秋千”,有一次竟然连续的数到600多个!所以有时这种随意的『玩中学』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有了结合具象数数的大量积累,后续到加减法时,接受很快。在这点上,我特别认同北京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陈凤伟说的话:
"
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启蒙,真正要做的,是给孩子储存具体的资源,积累的具体表象越多越丰富,抽取的过程就越顺利。
"
借助网课,数感快速提升
网课我家用的是都都数学,仅仅三个月,就从10以内的加减法进阶到100以内的加减法。
这个数学app我是无比喜爱,真正的快乐学习,它的每一个课程,每一个交互玩法都是由包括教育、心理、儿童研究等多方面的教育专家共同设计。
第一:非常有趣,尤其是声效。
比如托里实验室,她最喜欢玩。数字拉一拉,瓶子摇一摇,发出好听的声音,很减压。还有训练加减法的数学足球,每次做对看着进球都特别有成就感。
第二:具象和形象的游戏很多,很直观,小朋友很容易理解。
比如饼干游戏,下降的积木,写等式等。都都数学教乘法也是很特别,用小朋友喜欢的串珠子和烘焙,感觉不是在学习,而像是在做有趣的手工,她的乘法就是看着都都数学自己学会的。
第三:不少游戏数学思维做得特别好,能让孩子理解到根本。
比如水果摊游戏(下图1),就是打包(凑十)法,这种思维方法可以迁移到复杂计算和乘法上。还有位值积木游戏(下图2)和发射火箭(下图3),数字的分解做得特别好:
发射火箭游戏实质是逆推思维,如果直接让小朋友去猜83是怎么组成的,就很困难。但通过形象的10和1,小朋友就可以自己尝试出83是如何组成的。
探索规律,这也是数学启蒙中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刚开始她不怎么会,后来玩几次就会了,再后来她还居然会自己去探索1000的组成,结果发现只能到999。
数字木板和数字拼图游戏,她也喜欢,刚开始有点难,玩着玩着就会了,这个能锻炼找规律和推理能力。她学会后特别有成就感,经常主动要玩。
这2个游戏相当于“数感神器”百数板哦。卖鸡蛋乘法游戏也是一题多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孩子思维的灵活性。都都数学里还有不少很棒的游戏:比如用于统计数据的图表,认识时间的摩天轮以及日历游戏等。
都都数学的魅力在于从多维角度出发,用贴近生活的游戏,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提升数感。
如果家长能够结合实物,效果会翻倍。比如都都数学饼干的游戏,平时吃零食时完全可以练习起来。你吃了一个还剩几个。100以内的可以用积木条或者棍棍辅助理解。而且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就让她自己拿着实物去数去算。
根据网课理解根本,结合实物刻意练习,那么孩子的数学基础会特别好。她前几天还在自己出题11000+11000,自己很快算出得数是22000。其实就是因为她对位数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迅速算出来。
动作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早期是通过动作思维来学习的。比如计算中的掰手指头,或者依靠摆弄玩具来计算等。
学习一定让孩子动手,自己体验,这样做题灵活,可以举一反三;而且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自主探索规律,更有成就感。
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上。”事实证明,手脑并用的训练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方法。
实物算式:
加减法的算式可以用任何实际东西来演示,体现量的变化。小孩可能对抽象的算式(3-2)没有啥兴趣,但对于实物,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无法抗拒的。
我们一起列下图这个算式时,她非常喜欢。里面的实物还可以换成孩子们喜欢的奥特曼或者毛绒玩具。
彩窗/磁力片乘法:
记得当时她玩彩窗是随便拼拼来着,玩着玩着就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乘法:2*8=16。然后自问3乘以8等于多少呢,紧接着就很快摆下一行彩窗变成3*8。这就是动作思维的好处: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最近玩磁力片时还给我出了一道题,把我给震撼到了:这个大三角里一共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本来是考我,结果自己先算出来了。自己用图形分割法:六边形和梯形分割,然后先乘法后加法,全部口算所得:
(1)所有六边形含的三角形:7*6=42;
(2)所有梯形里含的三角形:3*6+3=21
(3)总计:42+21+1=64
还算过她最喜欢的巧克力还剩多少个:把巧克力摆放在磁力片里,她喜欢这样的摆放过程,还要每行磁力片颜色相同,说好观察。
学以致用,让孩子有成就感
比如新年带她去爬山,刚出发时我就给她说要考考她,看她能不能算出来从家到山脚下要花费多久。然后告诉她出发时间12:14,到达时间12:39。她很快就算出是25分钟。这就是减法的应用!计算时间可以让孩子有时间概念,对学会时间管理有重要意义。
还有新冠疫情数据,我经常会让她统计每次全国新增多少。让她了解新闻的同时,顺便练习连加法。
统计表格在各行各业有广泛的应用,学会提取表格里的信息有重要意义!比如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排序以及变化规律等。
每次外出餐馆吃完饭,也会让她帮忙算下我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寒假为了激励吃饭,给她制定了一个积分表格。每次吃完她会自己写上数字,到快结束的时候让她自己统计。
乘法也有不少应用,比如家里的这个鸡蛋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她一下子就列出2个算式:4*6和8*3,并且快速算出是24。通过我的引导,她还可以列出更多的,比如2*12,6*4等。
这些都是平时随意的聊天,比正襟危坐做题效果好多了。而且立刻实践能很好的巩固学习效果,还能让小朋友觉得自己很厉害,实现自身价值。
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Jo Boaler说,并没有所谓的“天生数学脑”。所以数学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所得,尤其数感方面更容易提升。针对学龄前孩子,家长如果利用好生活这个大课堂,经常动手实践,孩子的大脑将来会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