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苹瑕 焦点网络初级5期 平顶山持续原创分享第 583天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晴一公里有多远——校长时间听课有感昨天晚上周日,是每周的校长时间。韦老师是在参加安徽省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后,与合肥网校的同学们一起进行的现场直播。从安徽阜阳本会团体心理咨询论坛结束,一周的时间,论坛圆满成功,韦老师当选为安徽省科协优秀代表,在安徽合肥参加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余晓洁执行校长在北京参加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专业学部及工作站会议。真的是好事连连。再次看到韦老师,倍感亲切。韦老师热情洋溢的演讲,极具感染性和穿透力。我作为在安徽阜阳面试通过的渡老师代表之一发言,也是热情澎湃。韦老师加载的信息量真的是太多太多。我想就以下几个点来讲述:第一是全局观,时代背景下,现阶段心理学人才,社会需要,政府支持,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心理学人做就行了。新责任、新担当这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您行不行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呀!第二是创新性,这是一个心理学人不能缺少的一种能力。韦老师举例到做菜,人就是调料,作为心理学人,人永远是第一技术。第三是思维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韦老师针对渡老师团队,后续专门儿有思维方面的训练,是一个特别振奋鼓舞的消息,拆掉思维模式的墙,创造无限的可能性。第四是人才的建设上,提到务虚和务实的问题。虚到虚处就是实,实到实处就是虚。相信相信的力量,从辩证的观点,以开放的心态,来做心理学人才的建设。第五是争当排头兵,勇做第一名。个人的认知,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的态度和能力。进入网校,自己也实现了许多的第一,从网校2018级新学员到辅导员,成立教学点,到80号渡老师,都是一的体现。一公里距离理论和突破:韦老师也说到,在选拔通过,跟着他学习心理学的一些学生当中,有好多人和事儿,明明做到了九十九公里,但在最后的一公里上出现了懈怠,甚至放弃了。作为心理学人怎样才能走好最后一公里。韦老师举例,以一个优秀心理学讲师,团体导师为例,其实作为我来说,也正是我所想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参照标准和要求,做就对了,做就成了。加入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专业,就是为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学讲师,一名团体的导师。奔着这样的目标来的,怎样走好这一公里,其实我在前面的九十九公里上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但我坚信,在本会团体的学习当中,在“渡”老师定向人才项目培训当中,通过本会团体的系统性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学讲师,一名优秀的本会团体导师。而不仅仅是一个团体的带领者。韦老师提出,作为团体的导师,有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努力的方向:第一是人格素养,第二是团体动力,第三是团体理论上的建构,第四是团体的研究方面。通过韦老师高屋建瓴的刨析,自己需要细细的打磨。在学习中实践,在团体带领过程中做到九十九公里,再把那一公里给补上,做到更具精细化,拿出匠人精神。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时不我待,一转眼2018就要过去了。接下来,在一号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些渡老师们和网校同学们,我们一起玩儿,学中做,事上练,知行合一,做快乐的摆渡人,突破最后一公里的障碍。畅想一下,三年、五年、十年后的我们,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