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前提,而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主动权在于老师,而不是学生。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教第一年,我这个历史专业的老师,却教的是高中政治,同时政治学科又是我上学时期最不喜欢的科目,大学毕业前在处理自己的书本时,我最先考虑到的就是把政治书给卖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你怕啥,就会来啥。为了谋求一个工作,我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专业。
很明显,我所掌握的政治知识是非常有限的。高中时期学习的,很多已经还给了老师,也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收到。大学时,压根就没有学。所以,我可以说是从零开始。
当时并不知道该怎样和学生处理关系,但是总觉得应该实事求是,免得真相败露后自己难堪。所以,第一节上课时,我就直言不讳的给学生们介绍了自己真实的情况,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学习政治。第一节课没有讲课的原因,当时我是这样给他们说的,“今天不讲课,不是因为我们初次见面需要相互熟悉,而是因为我没有准备好。”在学生们的笑声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真诚。那时候,我心里开始有些踏实了。
后来,我逐渐感受到我故意放低姿态的好处。在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经济学问题的时候,本来我准备的还差不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了,但是上课的时候,还会出现不知道该怎么讲的现象。这个时候,学生们总是会很理解的说“要不先放这吧,下节课的时候再说也行。”对于学生们如此的理解,我是满足的,是愉快的,同时也是促使我愿意不断的学习的动力。后来,我也想过,如果我最初对待学生们的态度是虚张声势,或者打肿脸充胖子,那我的处境会是如何!
第二年,我跟着学生们到了高二,但是和高一不一样的是,我回归了本行,开始教历史。其实,这对我而言,也是充满了挑战。三本必修,他们高一已经学完了两本半,而他们已经学过的部分,我没有讲过,只是自己仔细看过。三本书是一个整体,而当时的我并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于是,我继续获得学生们的谅解和包容。当然,我的内心是充满愧疚的。
去年带高三的时候,尽管我已经有四年教学经验,但是并没有带过高三,我不太清楚高考都具体考哪些,而哪些知识又是次要的,或者是不考试的。于是,为了提高自己,我大量的刷题,自己购买做题方法的书,从网上搜索一些做题技巧。经过我的努力,我整理出来了一份做题技巧,在面对高考题的时候,我心里开始有谱了。但是,到最后学生们毕业,我心里还是觉得对不住他们,因为我成长的速度没有能够达到他们需要的程度。因此,我一直在没有为他们提供必需的帮助而感到歉疚。
后来,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教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所教的学生却充当了试验品,并且还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所以,我们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教师,必需要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敬畏,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必需最大限度的去尊重我们的学生,必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快速的吸收能量,尽可能快的去提高自己,尽可能的不去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