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到这本书,就被书名《高兴死了》吸引到。书封还有一句话: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就是想要看看一个患有抑郁症、处在人生低谷的人怎么做才能“高兴死了”。
刚一打开书,映入眼帘的居然是查尔斯·狄更斯、海明威、简·奥斯汀、莎士比亚这些各个时代的写作“大佬”给作者的赞誉,一下子就被作者的脑洞吸引。
本书作者珍妮•罗森是美国记者、专栏作家,她不仅患有重度抑郁症,还有中度焦虑症、暴躁症、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精神病。她会看到白大褂晕倒,还会扯自己头发,抓自己皮肤,并且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在叫嚣着让她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且她的爱好也比较奇怪,她喜欢那些死去的动物制成的标本,并且常常语出惊人。
本以为这本书是关于一位抑郁症患者与病魔做斗争的励志故事,但没想到,里面确是一个精神病段子手关于自己生活的絮絮叨叨,书里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心理独白,文字幽默风趣,也不失细腻。全书看来并不枯燥,而在这些疯狂的故事中,穿插着很多温暖人心的句子,来体会一下:
1.想要成长就必须承认: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充满着各种不想被公之于众的古怪特征。
2.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那份灾难、疯狂或戏剧性,然而我们对待这些可怕事物的不同方式,会让结果截然不同。
3.假装你很擅长。我假装自己很擅长,而且不知怎么的,我就真的变得很擅长了。
4.人生就是一边光彩明亮,充满魔力,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总有好运降临;而另一边浑身是伤,跌跌撞撞,永远跟不上现实的步伐。
5.每个人都有一种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只要你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找到它。
6.我们有自己的天性。作为父母,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了解到你的孩子既和你完全不同,又和你完全相同。
……
读完全书我在想,一位精神病患者怎么可以活得这么欢乐呢?
是接纳。
首先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接纳。
全书充满了“我是神经病我怕谁”的感觉,她并不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同而表现出痛苦,我想即使别人对她的某些行为投来异样的眼光,她也只是摊摊两手,理直气壮告诉对方:我就是精神病啊!
她完全接受了自己是个精神病,甚至还享受其中。
而且她把她的精神世界勇敢大方的展示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完完全全接纳,也是在告诉跟她一样的人:亲爱的,不必担忧,不必自责,你只是和所谓的“正常人”有一点不同而已,这也是正常的。
另外是家庭的接纳。
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丈夫维克多对她宽容的态度,即使是作者把一只死了的熊脑袋做成的标本放到丈夫枕头旁边,他也不会生气。
作者怂恿他进行婚姻咨询,他对咨询师说的也都是自己妻子的好。
他并不是精神病患者,只是他看到并能理解那些精神病患者的想法。
还有作者父母的理解和宽容,母亲说她不是精神病,只是和别人不一样而已。
父亲还会配合她千奇百怪的想法,甚至还帮她留意那些她喜欢的标本……虽然她们家有遗传的精神病基因,但并不妨碍他们是欢乐的精神病家庭。
反观我们所谓正常人,大家一直致力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而忽视了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我们在遇上所谓的“问题”的时候,总会不想面对,甚至想要去压抑住。
我们总觉得应该努力往前,时刻充满鸡血。心情低落是不好的,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有和别人想法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另类的。可是,当我们强颜欢笑,附和着别人的话,跟着大家做同样的事,我们是发自内心的吗?
也许,正因为我们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也就不会关注别人的内心世界。作者有个比喻,大致是这样:一个人如果胳膊断了,大家会觉得很痛;但如果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别人就会觉得是不是生活过得太安逸,整天胡思乱想的结果。对于看得见的伤口我们能感同身受,看不见的伤,并不代表不存在。
希望我们能完完全全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对生活少点严肃,多点幽默感,正视我们经历的伤痛,因为只有接受自己糟糕的样子,才能拥有自己最好的样子。也去接纳别人的不同,对于我们不了解的,至少可以保持沉默,而不是出口伤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