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六个角色学习心得。

亲子关系:

婴儿期(0-3岁):安全感+亲密感+爱抚。父母是爱的天使,父母要有快乐健康的心理,营造和谐的环境。视觉型的孩子要让他感受到和谐的环境。多给孩子拥抱、安抚、微笑、多唠叨。

例:孩子跌倒了,要引导孩子远离危险的东西,让孩子关注对方疼不疼(比如说凳子,桌子),让孩子和世界建立客观的关系。

幼儿期(3-7岁):行为的培养。父母是指导师。培养主动尝试、勤奋,要建立规范。规则要与孩子共同制定,上墙,若违反不要用打骂的方式,而是在指定地点让孩子反思。如果积累到一定数量的不足,就剥夺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

重点:惩罚以后要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再做一遍,做对了要给予奖励。

儿童期(7-12岁):能力的培养。父母是训练师。与孩子共同制定标准,遵守要给予奖励,违反要给予惩罚。允许孩子尝试犯错。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能力三方面:心理能力、技能和综合能力。

培养心理能力:孩子失败了,我们怎么引导和鼓励他,要陪伴孩子承受失败的感受,在失败中不断的体验和总结,让自己有美好的收获,同时允许自己失败,让自己有经验。

培养技能:激励孩子有更多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父母要不断的提升孩子的心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综合能力: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不断的引导孩子多运动,提高孩子的体质。要鼓励孩子不断的表达,表达情绪和想法,激励孩子去沟通和交流,训练口才或者是说唱拉弹。

青少年期(12-18岁):信念系统的培养。父母是教练。信念就是价值观和规条。培养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体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例: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是对人生能够带来快乐和成功的,他能帮助你消除困难,解决忧愁,是快乐的、成功的、有价值的,这就是信念。

青春期(18-25岁):身份的确认。父母是导师。要做孩子知音者,引导孩子,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拥有什么?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去得到我想要的?我要的会给我带来什么?

确认自己做什么身份?老师、医生、工程师...身份背后有什么资源?家长要懂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引导。

成年期(25-35岁):培养价值感。父母是精神领袖。就是施和受的问题。通过我的付出和贡献,让社会怎么去爱我、理解我、欣赏我?让孩子不断的提升胸怀,提升格局。

人的需要层次:一、生存的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三、爱和归属的需要。四、高尊重的需要。五、体现价值感。

总结:认真学习了父母的六个角色。反思自己①在婴儿期没有很好的陪伴,没有做好爱的天使。②在孩子幼儿期,也是缺失的妈妈,没有在行为上规范,自己也不懂教育。③儿童期是一个严厉的训练师。用的方法错误,大部分都是打骂的方法,正向的引导较少。④青少年信念的培养。以前没有做好,孩子现处于低自尊状态,现在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陪伴方式,依靠刘老师的帮助,努力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