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四姐妹:这个时代上,最后的大家闺秀。

合肥张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名门大族,与同乡李鸿章家族齐名。而张家的发迹人物、四姐妹曾祖张树声的官做得很大,所以下一代人也做了很大的官,到第三代张允和的父亲张武龄,家里更是有钱、有地位,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定,他就决定离开安徽,到苏州兴办新式教育。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代文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一句话: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当年苏州九如巷里,白墙黑瓦,垂柳摇橹,她们笑着,从巷子的尽头跑来。

大姐元和文静端庄,仪态优雅,属于典型的大家闺秀。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便有"大夏皇后"之称,人漂亮,读书也好,是大学里的'校花',被捧得不得了,再加上张家地位,对她的婚姻很不利,一般男孩子不敢问津。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朋友。直到后来结识了风流倜傥的昆曲名伶顾传玠。

张元和非常喜欢昆曲,擅唱擅演,而顾传玠是当时著名的昆曲演员。张元和因为喜欢昆曲,给顾传玠写信,再到相识。

1939年4月,张元和与昆曲名家顾传玠于在上海结婚

而排行第二的允和结婚是最早的,她与周有光两家都在苏州定居,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在乐益女中读书,与张允和同学,允和常常到周家来玩,与周有光自然而然也就认识了。后来周有光到杭州教书,恰好张允和也到杭州之江大学借读。就这样张允和和周有光开始了谈恋爱。

1933年4月,张允和与周有光结婚


说到张家姐妹中的三妹兆和了,她与沈从文的爱情可是最有名的了。

梁实秋在《忆沈从文》一文中记述甚详:"英语系的女生张兆和女士是一个聪明用功且秉性端庄的小姐,她的家世很好,多才多艺的张充和女士便是她的胞姊。从文因授课的关系认识了她,而且一见钟情。……他会写信,以纸笔代喉舌。张小姐实在被缠不过,而且师生恋爱声张开来也是令人很窘的,于是有一天她带着一大包从文写给她的信去谒见胡校长,请他作主制止这一扰人举动的发展。她指出了信中这样的一句话:'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也要你的肉体。'她认为这是侮辱。胡先生皱着眉头,板着面孔,细心听她陈述,然后绽出一丝笑容,温和的对她说:'我劝你嫁给他。'张女士吃一惊,但是经不住胡先生诚恳的解说,居然急转直下默不做声的去了。"

多年以后,张兆和对两人之间的感情做了一个总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张家小妹充和最后嫁给了曾在北大教书的汉学家傅汉思,傅汉思是世居德国的犹太人,在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中国从事中国历史、文学的研究和教学。1949年初,张充和与傅汉思赴美定居。


张家姐妹相继去世,最小的张充和在百岁生日那天仍然穿旗袍,花白的头发盘在后颈,绕成一个松松的圆髻,旧式的发型描述出往日的沧桑。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于2015年6月18日凌晨1点在美国纽黑文去世,享年102岁。至此,“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笨笨花生米 合肥四姐妹是指合肥张武龄家的四个女儿,从大到小依次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她们之所以出名...
    笨笨花生米阅读 7,694评论 0 3
  • 安志敏【日精进打卡第54天】 一、学习与实践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要每天反省 4...
    聪敏的猫阅读 1,105评论 0 0
  • 你还小,,,对我也木有到爱这个分上,,,我不想对你进行思想灌输,,我也知道你对这种话,,不太感冒,,,,可能是我太...
    扎西拉姆夏目阅读 1,8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