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次女儿说:“妈妈,同学们都说我是英语天才!”
“你觉得呢?”我笑眯眯地反问,她不再作声。
也许她心里也不认同同学的说法,毕竟,只有自己清楚,天才究竟是怎么来的。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经典言论出自大家所熟知的科学家爱迪生。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所谓天才,都在别人不知道的背后默默地付出着,那种恒久的坚持和执着以及枯燥,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记得曾听一位朋友谈起他的哥哥,据说就是数学方面的天才,参加过大大小小多次数学竞赛并获奖。但朋友却说他知道自己哥哥这个别人眼中的天才究竟怎么回事,做过的习题不计其数,在别人还在学初一知识的时候,他已经抽空自学完了所有高中数学。哪里有什么天才呢?只不过比别人更努力,更勤奋罢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女儿,她的付出,我看在眼里,她心里一样明白。当别的孩子还沉浸在香甜的梦中时,她已经抱着新概念开始背诵单词。虽然每天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日积月累,她的词汇量远不是同龄孩子可比的。仅这一条,就不是同龄的孩子能够理解并坚持的,但她做到了,且是自觉自愿的。有时候,我叫得晚了,她还冲我嚷嚷(作为妈妈,我其实希望她多睡一会儿)。语文方面也是,读背诗词美文,练习写作,虽然没有和英语那样天天坚持,但几乎也是在同时进行。因此,她也得到了同等的回报。
所以,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在当今这个时代,物质丰富,再加上人们的科学理念,大部分孩子资质都是不错的,成为天才的可能性都存在,关键在于父母们怎么引导,怎么发掘了。
据我所知,父母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而这种焦虑直接导致他们给孩子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其实,有没有作用自己心里再清楚不过,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家的不学好像不行。结果,愿意学的,会学的不用报依然挺好,不学的却在浪费时间。而那些不学的,就是笨蛋吗?恰恰相反,那些孩子,反倒天分极高,只不过,我们的引导方式错了而已。天才,就这样被家长们给扼杀在萌芽。
我的女儿不是天才,我俩都清楚,只不过她不笨而已。刚入学时,她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只是在不断地努力和学习中,她才慢慢崭露头角并拔尖。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家的所谓“天才”,找到合适的方式培养自家的孩子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