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婚前是个傲娇的富家女。
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北京打拼,没用几年时间就身居CEO。
她在集团里担任财务工作。晓君供职于她爸爸的集团里,销售业绩顶呱呱。由于总是涉及报销,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
晓君对依文展开了猛烈攻势。女孩子嘛,总是经不起甜言蜜语的糖衣炮弹,很快就缴械投降了。
恋爱期间,在强势任性的依文面前,晓君一幅奴颜媚骨,百依百顺的样子,依文很享受被捧得高高在上的感觉。
“你在你朋友面前会不会觉得找了老板的女儿很有面子啊?”依文故意试探。
“要说没有我一定没说实话,但我爱你是认真的。”晓君信誓旦旦。
这话像是一根定海神针,将依文心里翻腾的那些小波浪归于平静。
他们很快就结婚了。
婚后,本来就忙的老公更忙了,家对他来说很淡漠。他们的角色发生了反转。老公变得越来越强势,她成了低眉顺眼的那一个。
他们吵架时,老公会用老丈人的话揶揄她:你爸说的,让我顾好事业就行,咱们家里有你爸管。这话能噎死人。
她反驳:我是跟你过,还是跟爸过?
“你爸说,男人只要有事业,供着女人好吃好穿,女人还挑什么?”老公总是开口闭口用老丈人的金科玉律来绑架她。
爸爸是挣了很多钱,可是妈妈却痛苦了一辈子。依文从记事起就发誓长大后绝不要过妈妈那样的生活,虽然锦衣玉食,可是心是空的,就像那个家一样,甚少有爸爸温暖的陪伴。爸爸常年只是忙着挣钱,没有时间陪她们吃饭,散步,看电视,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只能是别人家的。女人是水做的,可是妈妈的心里却挖了一口枯井,多年来一直枯竭着。
她经常看见妈妈站在窗前,抱紧双臂,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一言不发,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妈妈在想些什么呢?”那是她年少时常常想问却又无从开口的问题。
现在她明白了。
自从她有了孩子后,每天囿于厨房,杂务,孩子时,焦头烂额,老公却不理解也不管,他还倒打一耙,抱怨她不理解自己,现在正是事业的上升期,一心扑在事业上无可厚非。
他们生完孩子后,老公说孩子吵他睡觉,然后就分床了,两年多来,夫妻生活少的可怜,5个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她说自己像极了古代的那种妃子,刚开始被临幸了几次后就被永远地打入了冷宫,出不去也入不了皇上的法眼,枯坐到明的日子,那叫熬。
她突然就明白了妈妈这些年来的不易。
说好的不走妈妈的老路,却为什么不偏不倚,不差不离?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们听得太多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了家长的共识。
但其实,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原生家庭,意味着没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父母的婚姻不幸于孩子就是灾难,因而我们在娘胎里时就已经输了,这才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很多夫妻感情不和的家长们,为了孩子有一个高起点,也是蛮拼的。从怀孕开始,胎教就开始了。出生后,吃喝用度尽最大可能要好的。为了开发智慧,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早教班。上幼儿园后,明争暗比,欣欣于孩子又多会了几首诗,几个字,多学了几句英文,争报令人眼花缭乱的兴趣班,甚至有的家长报了英语班还希望孩子将来在单位里多一种特长再报舞蹈班,绘画班等,如果不是家长分身乏术,恨不得将孩子培养成全才。上小学后,各种补课班里总是人头攒动,孩子的作业高如珠穆朗玛峰。进了中学,更是被书山题海压的喘不过气来。
毕业后,当其一头扎进供需严重失衡的人才市场时才发现,人很多,才很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因为,从小就被放进“才”的模子里按照理想的模式打造,却被忽略了作为一个“人”的个性诉求和基本需要。
望子成龙者众,望子成人者寡。
这源于我们功利的教育。一直以来,我们都坚信只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好更平顺一些。而这起跑线是世俗的,是功利的,是物化的,是关乎智商的。可是我们忘了,在这个处处红海的社会,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而拥有高情商则会让人更容易闯出一片蓝海。
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是一个孩子情商高的根基所在,根基打好了,他的人生也会是丰饶的。
因而,想培养一个合格的孩子,自己得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一个合格的父母,该是将婚姻经营的有声有色的父母,这才是真正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